作为吴老师的成名之作,《大败局》记录了1988年到2008年这20年间,中国商业世界中的19家著名企业,如何由盛转衰、遭遇败局的故事。
在《大败局Ⅰ》中,吴老师认为它们更多的是经营性失败,而且有三个共同的“失败基因”:
一是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二是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三是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大败局Ⅱ》中,吴老师更新补充了更多的失败误区:一是政商博弈的败局;二是创业“原罪”的困扰;三是职业精神的缺乏。
不管是华为任正非的“危机感”,还是比尔·盖茨的“微软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而马云甚至将研究失败作为功课,并将关于企业失败的书籍推荐给高管们。
这一次,《避免败局》在原有两册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十年来最新的案例,更新度高达70%。
比如乐视网300104股吧)的案例,《避免败局》中,是这样总结它的失败教训的:
智能电视上的先发优势没有被强化为核心竞争力。贾跃亭抓住了智能电视的风口,创造性地发明了新的营销模式,在这个著名的“红海”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可惜的是,贾跃亭并没有将先发优势强化为核心的产品或者服务优势,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建立垄断地位,反而让越来越多的发布会掩盖了智能电视这一主力产品。
贾跃亭构想了一个无法实现的企业战略。贾跃亭希望打造的是一个软件和硬件结合的生态链,但放眼全球,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在哪怕硬件这一个维度上实现生态化。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一家硬件公司能够持续领先所有公司,实现技术的迭代,从而控制消费者的购买转移,更何况,硬件互联的技术还远未成熟。
乐视网过度举债,通过各个渠道吸收了近乎疯狂的资金量。早在2016年的第三季度,就有媒体从宽泛的口径统计出,乐视在各种渠道获得的融资金额,累积起来接近千亿元,而当时乐视的各项资产总计却只有288.69亿元,这个杠杆比率恐怕不是一般的吓人。正因为此,当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这极大地加速了乐视的亏损和资金缺口。
董事会对于All in的贾跃亭缺乏节制力。鑫根资本合伙人曾强表示:“贾总身边缺少一个可以和他制衡的COO和CFO。没有COO,使得公司没有KPI;没有CFO,使得资金可以随意调动。”面对All in的贾跃亭,乐视网的董事会显然缺乏能够制约他的力量,这使得乐视网一直是在悬崖边“蒙眼狂奔”,而在危机来临时又没有止损的手段。
近期乐视网的股价已经跌至2元附近,曾经无限风光的乐视网,如今却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这无疑是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最大败局之一。
作为企投会全新升级的会员制产品,“中国企投家 PLUS”2018具体的学习内容共分为九大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一次完整的企投之旅。
在两年的学习期中,所有会员将相聚一起集中学习九次,每一次三天两夜,我们将在这段时间内,解决九个进化问题,看清九个新赛道趋势,深度发掘投融机会。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