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中部

骄傲!内蒙人必知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18-07-11 10:21:49 来源:内蒙古旅游网

 都说内蒙古有着好风光,好山好水好地方。天苍苍,野茫茫,牛羊遍地满山坡。

  除了美丽的风景之外,这里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国内甚至世界瞩目。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些“非遗”。

  1、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也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2006年5月2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申报的祭敖包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牛羊肉烹制技艺

  牛羊肉烹制技艺是一种传统技艺。严格制作的烤全羊原料要选用两岁大的小羊,将用蛋黄、盐、孜然、胡椒、面粉等调成的糊,抹到处理干净后的整只羊上,把羊头朝下吊在炽热的馕坑中烤。用湿布等密、封盖严坑口,烤一小时后可以观察,全羊烤成金黄色,即可取出。全羊烤好后放到餐车上,在羊嘴放香菜或芹菜,用小刀割下羊肉食用。

  2008年6月7日,牛羊肉烹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蒙古族刺绣

  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蒙古族刺绣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而且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从刺绣的针法上看,蒙古族妇女刺绣时所用的顶针与农耕民族劳动妇女所用的顶针不同。蒙古族的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

  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4、蒙古族服饰

  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2014年11月,"蒙古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

  其制作技术精良、用料考究、装饰华丽、使用舒适与其它民族和地区的马鞍具相比有突出的特点。如,鞍桥是用科尔沁沙地百年以上树龄的干柳木或榆木的根结部分制成,美观耐用。马笼头、马鞭、褡裢、车马具等是用鬃毛、皮革、帆布以及玉石、金属等制作。是集木工工艺、金属工艺、刺绣工艺及皮件编织等独特工艺于一身的蒙古族民间手工艺。

  2008年6月7日,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那达慕

  "那达慕"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蒙古族民歌

  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风土人情。

  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蒙古族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表达着蒙古族对自然宇宙哲学性的思考和体悟。

  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呼麦

  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艺术,暨一人利用嗓音的低音持续声部产生的泛音,与低音持续声部形成两个以上声部的和声。呼麦既可一人演唱,也可多人演唱,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和新疆,从13世纪产生传承至今。这种唱法能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2009年10月1日,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蒙古族长调民歌

  特点是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

相关阅读

  每一年,河南都会从全省人民最关心的利益着手,公布民生实事。昨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2020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公布: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继续从全省人民[详细]
  记者昨日从郑州海关获悉,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近期申报的一批速冻水饺和速冻面点,经郑州海关所属金水海关检验合格后,顺利出口美国,为春节期间大洋彼岸的餐桌增添一[详细]
  本网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2020年河南将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  紧盯重点群体就业,全力稳定就业局势。全年实现城镇新增[详细]
  1月1日,记者从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已投用,这是继中原区后郑州市投用的第二家垃圾分拣中心。  据介[详细]
  2019年12月30日,记者从洛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即日起至2020年2月29日,洛阳市围绕民俗、文化、冬景三大主题,组织开展8大系列、30个主题、398项文旅[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