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河南

臭氧来袭!别慌,这些新信息先了解一下

时间:2018-06-24 22:58:2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 曹滢)中国天气网消息,从昨日起,华北、黄淮天气晴热。预计今明天此轮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将有35~38℃高温,局地可达40℃。烈日骄阳下,臭氧污染再度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6月中上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提示,受持续高温和近地面偏南风输送影响,京津冀大部、山东大部和河南北部部分城市都可能出现臭氧轻至中度污染。此外,在东北、长三角、华南、西南、西北地区,首要污染物中也都有臭氧的身影出现。

  刚刚发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338个城市环境空气臭氧平均浓度为149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上升11.2%。2015-2017年,338城市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比分别为16.9%、22.5%、33.4%,呈逐年上升状态。2018年1-4月,338城市臭氧平均浓度分别为86、104、134、157微克/立方,呈逐月升高趋势。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说,“我国臭氧污染呈现连片式、区域性污染特征,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武汉城市群、陕西关中地区及成渝、珠三角区域。”

  刘志全同时表示,我国臭氧污染以轻度为主,还未发生严重污染,更没出现过“爆表”。

  臭氧如何治理和控制?刘志全介绍,当前臭氧污染问题凸显的三大主要原因一是其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大,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来源多、分散,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二是高温、强光照天气持续;三是可能因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过程中比例不协调,导致臭氧浓度不降反升等。

  科学研究资料显示,近地面的臭氧主要是由氮氧化物(NOX)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前体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要控制臭氧污染,归根结底是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上述污染物也是转化生产PM2.5的前体物。

  刘志全说,下一步,我国将加强对臭氧污染的治理和管控。措施包括加快推进光化学监测网建设,在重点区域和城市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例行监测,加强工业园区、重点污染源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监督性监测,摸清臭氧来源和主要影响因素,为臭氧污染治理提供决策支撑;推进臭氧污染和PM2.5污染协同治理;强化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行业、领域治理,尤其是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短板。

  我国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就已把氮氧化物作为减排的约束性目标,近年来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走高的趋势,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了“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控制任务。事实上,北京等地区采取的控制措施已见成效。

  “挥发性有机物量大面广,不仅有工业,还有生活源的,包括装修涂料、餐饮等都有VOCs排放,治理起来有个过程。”刘志全说。

  在发达国家,臭氧问题也远未到彻底解决的时候。刘志全介绍,从发达国家臭氧污染治理经验看,只要持续推进氮氧化物和VOCs减排,长期看,臭氧浓度将逐渐下降。

  臭氧来袭时个人如何防护?专家提示,对臭氧轻度超标不必惊慌。臭氧污染一般出现在中午温度最高的几个小时,这段时间最好减少外出,并减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一旦外出,敏感人群可佩戴帽子、墨镜等防护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昨日,记者从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获悉,11月份,多场展会将轮番登台,覆盖农业、教育、糖酒食品等领域,这些博览会通过搭建合作平台、畅通资源对接渠道,将为郑州经济发展[详细]
  位于郑州市经北二路50号一楼的河南零工市场正式启用,9月20日上午,这里将举行首场零工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3500多个岗位。  记者昨日从市人社[详细]
  汛期将至,安全先行。为检验防汛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防汛队伍实战水平,进一步磨合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全面提高全镇防汛抢险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广大群[详细]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防风防汛抗洪应急反应能力,涉村镇2025年防汛、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在浅井村村委举行,机关干部、镇直部门、各村支部书记和防汛副职共计150余人参与本[详细]
河南省公安厅12日消息,近期以来,该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传谣人员,严厉打击了一批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团伙。 据通报,[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