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校内免费晚托”是教育责任的延伸

时间:2018-08-10 22:42:05 来源:网络整理

  行教书育人、服务学生的职能。希望更多学生享受到高质量校内免费托管服务,成为政府强化教育投入监管职责、扩大提升教育服务供给的直接受益者。

  “新学期,孩子放学后到底交给谁管?”暑期已过大半,不少家长又开始为开学后接娃放学的问题犯愁。为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浙江杭州市教育局近日出台《关于推行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决定从今年9月起,杭州的小学全面实行免费晚托班。专家认为,此举迈出了政府兜底构建托管机制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各地小学普遍调早了下午放学时间,一般在三四点钟左右,小学生们就放学离校了。学校早放学的用意在于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却在客观上给很多家长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对很多家长而言,三四点钟是一个早不早、晚不晚的尴尬时间,此时正值上班工作时段,距离下班尚有一两个小时,家长请假接孩子很不方便。如果家里没有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友帮忙接送孩子,孩子放学之后就将陷入“管护空当期”,容易形成监管漏洞和安全隐患。

  当然,家长可以付费把放学后的孩子送到校外托管机构,由托管机构负责看护孩子,组织孩子完成作业、阅读或做游戏等。然而,社会上的一些托管机构并不规范,有的良莠不齐甚至泥沙俱下,在消防、饮食、治安等多方面都存在隐患,同时还增加了家长的经济压力。不少托管机构其实就是变相的培训班、辅导班,剥夺了小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杭州的小学将全面实行免费晚托班,这对广大小学生及家长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学校免费推出晚托班,在托管环境、专业水平等各方面都会优于校外托管机构,可以让家长更放心,还能为他们减轻经济负担,真正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从全国范围看,实行校内免费晚托并非杭州市首创,如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的小学生可以“弹性离校”,学校为放学后不离开学校的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不过,一些地方的小学为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难以延续,主要原因在于,免费“晚托班”的教师轮流义务照顾孩子们到傍晚,但孩子们除了写作业,就是在阅览室读书看报,内容不够丰富与周到。有的延时照顾服务给人留下了“敷衍了事”的印象,家长对此评价不高,小学逐渐也失去了积极性。

  此次杭州全面实行免费晚托班,要求“不上基础性文化课、不按行政班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而且托管工作人员主要为本校在职教职工,为保证服务管理水平,明确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适当发放劳务补助。放学后进入托管班的学生在老师组织下,先进行体育运动,再进行家庭作业环节,然后再进行自主兴趣活动。这样就能避免“晚托班”变成另一种培训班、兴趣班,从而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家长免除后顾之忧。

  要让校内免费“晚托班”更好运行下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徒法不足以自行,对于学校是否严格落实了“晚托班”相关要求,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不仅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还要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让“晚托班”运行变得公开透明,并要充分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发挥家长监督的作用,多方努力把校内免费“晚托班”办好。

  “校内免费晚托”体现了政府和学校对学生的托底责任,是义务教育阶段政府教育责任的扩展与延伸,是学校教育及相关公共服务的优化与深化,有利于推动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服务学生的职能。“校内免费晚托”值得各地积极借鉴并大力推广,让更多按时放学有困难的学生享受到学校提供的高质量免费托管服务,成为政府强化教育投入监管职责、扩大提升教育服务供给的直接受益者。

相关阅读

  高考,既是国计,也是民生。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考关系万千家庭和学子的梦想,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然而,高考“唯分数论”“一考[详细]
  近日,人社部颁布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等24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此次颁布标准的24个职业,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第四大类“社会生[详细]
  妈妈正在催吐  期末考试临近,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又急又气,亲子关系高度紧张,甚至发生失去理智的行为。近日,武汉一位妈妈就因辅导学习,与儿子发生争吵,[详细]
师生们早已习惯与鸟类和谐相处  12月17日早晨7时,武汉市人民中学的师生们伴随着鸟鸣声,开启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该校校园内树木众多,吸引了约800只鸟来此逗留。师生们早[详细]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边长,所以它们都有棱角,如果把车轮做成这种有棱角的形状,行驶起来会很颠簸,而圆形所有半径都相等,行驶起来就很平稳。&rdqu[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