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远古三叶虫或能“排队”迁徙

时间:2019-10-22 07:46:40 来源: 科技日报

  科学家首次发现古节肢动物化石呈线状队列形态,标志着一种响应环境的集体行为或季节性生殖迁徙。这一发现意味着,早在4.8亿年前,就已存在堪比现代动物的集体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的《科学报告》上。

  已知集体社会行为通过自然选择演化了数百万年,从现代节肢动物中可以看到无数的例子,比如毛毛虫、蚂蚁或大龙虾的迁徙链。但是,集体行为的起源和早期历史一直以来都不甚明了。

  此次,法国里昂大学科学家让·范尼尔及其同事,描述了来自摩洛哥早奥陶世(大约4.8亿年前)的若干Ampyxpriscus的线型群,这些三叶虫长约16—22毫米,身体前部有一根结实的脊椎,而背部有一对非常长的脊椎。在研究者所检查的每一个三叶虫化石群中,各三叶虫均排列成线状,身体前部朝向同一个方向,脊椎相互连在一起。团队认为,考虑到所见排列模式的规模,这种协调一致的线性和方向性不太可能是被动运输或水流积聚的结果,更可能是因为它们在行动的过程中突然死亡,比如在风暴中被水底沉积物迅速掩埋。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三叶虫可能在集体迁徙,它们沿着海底移动的时候,利用突出的长脊椎相互接触,保持一种单排队列。这可能是对风暴造成的环境扰动(通过运动和触觉感测器检测)的一种应激反应,三叶虫受激而向更加安静、更深的水域迁移。在现代的大龙虾中可以看到类似的行为。或者,这种运动模式可能是季节性生殖行为引起的,即性成熟个体向产卵地迁徙。已知这些三叶虫是无视觉的,作者假定它们可能通过脊椎和化学物质产生感觉刺激,从而协调各自的运动。以上发现也表明,4.8亿年前的一种节肢动物可能已经能利用自身的神经复杂性,形成临时性的集体行为。

相关阅读

  自1997年科学家与自身炎症性疾病的斗争正式拉开序幕,20多年来,学界对自身炎症性疾病及其致病基因的探索发现不断拓展。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周青团队的最新研究,有[详细]
  警惕!人脸识别背后的“盲区”  人脸识别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担忧。有关专家建议,加强相关立法,规定人脸识别的准入场景、准入条件,明确企业的资质,明[详细]
  “很多媒体都关心,显示产业发展这么快,会不会造成资源过剩?事实上,经过市场分析后我们发现,人们对显示产品的需求明年还会增长,这种增长能持续几十年。&rdquo[详细]
  不是想转就能转,“携号转网”有点难……伴随携号转网落地,一些波折经历也成为坊间话题。  截至11月26日,“携号转网”已试运行两[详细]
  具有巨大盘面的扁球体,就像个超级大号的铁饼——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银河系的肖像。那么,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呢?  无数科学家都曾对其有过诸多猜想,这个疑问[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