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文物认养得把文保放在第一位

时间:2019-11-06 09:48:27 来源:新京报

  文物也可以被“认养”,是拓宽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利用渠道的创新之举,但也要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

  只听过认养宠物、认养树木的,文物也能被认养?近日,山西的文物认养引发关注。

  11月3日,国家文物局官微通报称,在山西省高平市政府近日召开的该省2019年文物建筑认养北部片区推介会上,山西谦益和文化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和集体与所认养的三王村三嵕庙、奥治全神庙等10处文物建筑所有人签订了认养协议。此举,实际上是拓宽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利用渠道的创新之举。

  近年来,尽管全国的文物事业经费平均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但相对亟须保护的众多文物,仍明显不足。比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达76万余处,不仅数量巨大,还往往急需专业的修缮养护,费用不菲。全靠财政资金解决,也很不现实。为此,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领域,就更加显得必要和急切了。

  山西作为现存文物建筑接近5万余处的文物大省,更有动力和压力积极探索缓解文物保护资金不足。

  早在2017年3月,该省就启动了相关方案,提出实施文物建筑“巨手擎”项目,推进文物建筑认领认养工作。而当年公布的首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供选项目名单》里,共列入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期252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社会各界对山西文物认养的积极参与,实际上也意味着,相关制度的逐渐完善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响应。

  与山西做法类似的,还有福建、安徽等地。比如福建在2018年1月出台《福建省文物建筑认养管理规定》,提出“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文物建筑认养具体实施措施,为参与者创造条件、提供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认养保护工作”。

  这种尝试,不仅能够吸引和集中社会力量齐心协力保护和利用文物,也能够解决公众参与性不强、获得感不足的问题。通过认养程序,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等不同主体,有机会更深刻地参与到与文物建筑的互动中来。

  按照山西的规定,无论作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活动室等公益活动场所,还是辟为参观游览场所,或者从事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场所,都是认养允许的方向。与之相适应,研学、文创、博物馆展览等也就成为可以选择的互动模式。

  这些模式是双向的,既作用于游客等需求方,还作用于认养者等供给方。不仅有利于产生情感上的羁绊,激发创新利用的灵感,还有利于与市场的适当结合产生更多可持续保护的动力。

  当然,认养依然是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更多的呵护与完善。比如,要防止以认养保护之名,行破坏性开发之实;再比如,认养可以,不能认养过后就不管,需要在技术、人员乃至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也不能从此姓“私”,不再让人见。

  还有,要织牢制度之网,对认养主体动态管理,不仅在认养时有资质要求,在认养过程中还要严密监管,防止不当利用危害文物安全。认养的过程要透明,要求公布正确足够的信息,杜绝暗箱操作,探索文物保险等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监管的可能性。

  认养确实是好事,但不能变成坏事,总之就是要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固始县广大农户用辛勤耕耘迎来了喜人收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硕果累累和农民忙碌的身影,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9月16日,记者在固始县[详细]
  为纪念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由河南日报社安阳分社、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新安行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全国首部高校师生共创红色文旅微短剧《红旗渠之相[详细]
  经过三天精彩角逐,19日,2025年海峡两岸(湖北)青年乒乓球交流赛在黄石国乒基地落下帷幕。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程良胜,市委常委俞远汉出席活动。  &ldquo[详细]
  夜幕降临,开发区·铁山区汪仁镇黄荆头村的村道上,106盏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灯杆上的中国结映出温暖的红光,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这条4公里长的道路,连接黄荆[详细]
  立秋刚过,黄石的秋夜带着一丝清爽悄然降临,而一场酝酿已久的“微醺狂欢”即将为这座城市的秋日注入别样活力。本周五开始,为期10天的黄石第四届广场啤酒节[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