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请君赴梅园共赏梅花事 首届永嘉梅花文化旅游节元宵开启

时间:2023-01-31 14:55:37 来源:温州日报

  中国人将梅兰竹菊比喻为“四君子”,其中,梅为“四君子”之首,从古至今,咏梅诗词、画梅杰作层出不穷。

  在温州,梅花绽放,也是春来的标志。因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当下赏梅之处颇多。但你也许不知道,在温州最经典的赏梅去处,是位于永嘉县东城街道的梅园村。

  2月5日,元宵节当天上午,以“春来楠溪 花开梅园”为主题的首届永嘉梅花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将在梅园开启。

  请君赴梅园,共赏梅花事。

  梅园村,是一个永(永嘉)乐(乐清)古道旁的古村,地处永嘉与乐清交界处,建村近700年。古时,村子的鲤鱼山上就植有梅树,山岩下有古老的梅花宫。

  近百年来,梅园村梅花渐稀,只剩不多的古梅树依旧。2007年以后,村人历经数次大规模植梅,至今梅园已有1万多株梅花,共30多个品种,其中更有百余株数百年树龄的古梅。

  你可以想象一下,梅花在城市中,多半是小景,东边几树,西边几丛。而在梅园,迎春时节梅花绽放时,正如南方人去北方的冬天看雪一样,蔚为壮观,漫山遍野,无数的梅花,压满了枝头。行到半山,更有骨骼清奇的崖壁与山岩衬着清雅的花树,如诗如画。

  将于2月5日上午举行的首届永嘉梅花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并非只是单纯“请君”赏梅,而是融合了“宋韵瓯风”与当下时尚休闲的旅游元素。

  整个启动仪式的主会场将搬进梅花盛开的梅花园中,以雅集的形式呈现。其中有永昆《牡丹亭·游园》表演、《梅花三弄》古琴弹奏等“宋韵瓯风”演绎,也有温州书画院的温籍书画名家在现场创作梅主题书画作品展示,还有乐队的现场清新弹唱。

  此外,在赏梅区的不同梅花树丛间隔区里,主办方还植入了“围炉煮茶”、茶席设计、宋风汉服游园等与梅花相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时尚休闲元素。

  如果你是个爱热闹的人,村里的长廊中还开设了梅园市集,33个摊位等着你,号称“梅园三宝”的番薯枣、梅花酒、金银花,以及永嘉麦饼、温州糯米饭等应有尽有。

  更多的惊喜,还请君届时赴梅园来看。

  本届梅花文化旅游节,也安排了诸多福利,比如在2023年2月5日-3月12日期间,主办方将举办“梅香如故”首届永嘉咏梅诗词征集大赛与“梅美与共”首届永嘉赏梅摄影大赛。如果你是一名诗词爱好者或者摄影爱好者,在此期间赴梅园创作,也许就能收获现金大奖。

  梅园村在梅花期时,入园门票为20元/人,如果你在首届永嘉梅花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当天着汉服入园赏梅,也是免门票的。

  “春来楠溪 花开梅园”首届永嘉梅花文化旅游节由永嘉县委宣传部、温州市楠溪江旅游经济发展中心、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温州书画院等单位主办,永嘉县东城街道党工委、东城街道办事处,温州日报旅游全媒体等联合承办,温度新闻APP、温州市航拍摄影专业委员会、东城街道梅园村等协办。

  届时,启动仪式也将通过温度新闻APP进行全程直播,网友可以通过手机跟着主播小姐姐们打卡梅园的梅花盛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固始县广大农户用辛勤耕耘迎来了喜人收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硕果累累和农民忙碌的身影,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9月16日,记者在固始县[详细]
  为纪念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由河南日报社安阳分社、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新安行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全国首部高校师生共创红色文旅微短剧《红旗渠之相[详细]
  经过三天精彩角逐,19日,2025年海峡两岸(湖北)青年乒乓球交流赛在黄石国乒基地落下帷幕。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程良胜,市委常委俞远汉出席活动。  &ldquo[详细]
  夜幕降临,开发区·铁山区汪仁镇黄荆头村的村道上,106盏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灯杆上的中国结映出温暖的红光,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这条4公里长的道路,连接黄荆[详细]
  立秋刚过,黄石的秋夜带着一丝清爽悄然降临,而一场酝酿已久的“微醺狂欢”即将为这座城市的秋日注入别样活力。本周五开始,为期10天的黄石第四届广场啤酒节[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