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福州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深度融合 让传统文化绽放新光彩

时间:2023-04-25 12:13:25 来源:福州日报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走进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一键登录三坊七巷“金牌解说”小程序,即刻就能拥有一位“专属讲解员”,在VR实景视频和真人语音讲解的陪伴下,来一场坊巷深度游。

  今年2月,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上线“金牌解说”小程序。这是福州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随着福州加快建设“数字应用第一城”,数字技术正深刻影响着福州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福州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互联网为载体

  守护人文温度

  去年8月16日,闽江之心青年广场上,优美的歌声响彻闽江两岸。在“福满榕城 e起向未来”2022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启动仪式上,由市委网信办与QQ音乐合作推出的《福州音乐地图》正式首发,用音乐点亮了福州的一个个坐标。

  “我们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创作了12首歌曲,串联起福州的12座公园,呈现出福州不同的城市性格和文化积淀。”项目负责人、大陆首位闽南语歌后陈飞说,游客无论是否身在公园,都可以在线上聆听公园的专属歌曲,感受福州“千园之城”的魅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正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福州依托数字文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助推公民数字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治素养等方面的提高,拓展道德建设新空间。

  2022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2022福州市网络文明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优质网络文化的产品供给,也成为福州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显着成效的一大见证。

  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化阵地已在榕城扎根——

  已惠及全市80多万中小学生的“e路守护”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已进入第5个年头,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网络文明素养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本、走进课堂,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养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网络素养。

  从2014年开始推出的“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截至目前已开展240多场演出,向市民赠票超6万张,平均每场演出直播观看人数约12.1万人次,单场最高人次突破160万,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把文化艺术送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至2022年,鼓楼区已持续3年开展“书送希望 悦读接力”有爱捐书活动,目前通过网络募集到图书近3万册,捐赠金额近60万元。

  ……

  一个个网络文化项目,正守护着福州数字文化发展的人文温度。

  丰富文化供给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去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福州的数字文化,正在不断创新利用数字化手段,让文化服务泛在可及、便捷高效。

  “将汉字启蒙融入剧情,可以让儿童全方位、多视角地认识汉字的神奇。”宝宝巴士(福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D动画制作负责人孙磊说,以文化启蒙为出发点,以互动APP、音乐为载体,《宝宝巴士之奇妙汉字》已经向全球发行了12个语言的版本,累计服务5亿家庭。

  全国首个隧洞沉浸式文旅演出《寻梦闽都》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调动观众多重感官,“活化”福州历史故事,集表演艺术、光雕艺术、视觉艺术于一身,让市民游客共同感受千年闽都文化魅力。

  数字文化应用催生很多新业态、新玩法的同时,也让许多传统文旅产业迎来“又一春”。

  “好像穿越了千年,这种了解历史文化故事的方式很新潮。”市民陈女士带着女儿用手机对着鼓楼区冶山公园的欧冶池一扫,屏幕里就出现了欧冶子铸剑的动画,这正是由鼓楼区推出的乐福游AR研学体验的一部分。

  林觉民·冰心故居也同样应用AR技术推出智能互动眼镜体验,将《与妻书》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让游客感受林觉民的家国情怀,为大家开启一段奇妙的时空之旅。

  在福州市博物馆,“古城印记”历史名城展示平台展示了高清动态版《福州城与南台城图》。这是1684年康熙“开海”后,福州城山水相依、古厝林立、商贸繁荣的盛世图景,借助视频展示、三维场景还原,城图中的万寿桥上人来人往。

  平台对面的“数字多宝阁”前,则聚集了许多“探宝”的少年。市博物馆项目经办人员戴健枫说:“‘数字多宝阁’收录了31件馆藏珍品,现在来市博的小朋友们一进门就会被它吸引,原先充满距离感的文物,通过数字赋能,只需轻轻点触,游客就能与文物面对面。”

  激发参与积极性

  保护好传承好非遗

  近日,市历史文化名城管委会工作人员邓颖登录福州古厝普查登记系统,福州市地图上密密麻麻分布着小圆点,每一个小圆点都代表着一座福州古厝。随意点开一个小圆点,相关建筑档案、现状信息、规划信息、工程档案、照片信息等一目了然。

  使用这一系统的不仅有各级古厝的主管部门,专业采集人员还能利用“古厝普查”APP进行现场空间定位、采集古厝信息、拍摄照片并上传古厝现状信息,古厝专家也可通过这一系统进行建筑综合查询、价值评估等。

  被数字技术激发的,还有全民参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积极性。

  市民发现古厝存在隐患,通过“福州古厝上报线索系统”,扫一扫、拍一拍,就可以及时上报给古厝主管部门。收到上报线索后,古厝主管部门将及时核实、回复、落实。“福州古厝上报线索系统为群众参与古厝保护提供了新路径,大大提高了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参与热情。”市名城委保护修复处处长黄峰说。

  福州多非遗,绝活巧胜天,但非遗的核心在于人,保护面临着“人走艺失”的困境。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了首批50项非遗项目的短视频拍摄工作,摄制推发了近90个非遗短视频和专题片,留下了传承人、传承技艺珍贵的影音记录,让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得到“有声有色”保护;完善非遗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申报和智能化资源管理,提高非遗基础工作效率与水平;大力推进“线上+线下”形式,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互联网手段,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中来。

  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得以产生更大的号召力,并更全面、安全、准确地“承”下来、“传”下去。

  数字文化,正以技术为引擎,不断拓宽福州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相关阅读

  “清新的空气、蜿蜒的绿道、有趣的竹林惊喜,给了我们难忘的体验。”昨天,来自瓯海的陈先生携家人来到瑞安市平阳坑镇的竹林里游玩,他们骑观光车、竹林寻宝[详细]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走进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游客一键登录三坊七巷“金牌解说”小程序,即刻就能拥有一位“专属讲解员”,在VR实景[详细]
  昨日,以“顺意山水 共富畲乡”为主题的泰顺县2023年“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在竹里畲族乡文化广场开幕。 苏巧将 摄  百家宴、非遗剧目、婚嫁[详细]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本月底,闽清将举办民宿集中开业暨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推出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乡村民宿,向游客发[详细]
  “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梁厝、南公河口等五大历史文化街区为市民游客精心准备了丰富的文旅大餐。  4月24日至30日,三坊七巷特设[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