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世界来看你,你给世界看什么

时间:2023-09-20 10:01:41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这几天,随着亚运临近,各国各地区代表团陆续入驻亚运村,杭州街头不同肤色的面孔明显多了起来。当浙江继2016年G20杭州峰会之后再次走到世界面前,要展示给世界的又是什么?

  高楼大厦见活力,灿烂笑容见精神,厚重底蕴见文化。归根结底,恐怕还是要把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的江南韵味展现出来,让世界通过浙江之窗更好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本届亚运会主办方在推动文化的展示和交流上颇为用心用情。

  9月16日,“新亚运,杭州韵”主题宣传片三部曲迎来收官之作——《亚运In杭州》正式上线。这部宣传片,以西泠印社印章为载体,刻画杭州亚运会带给人们的温暖和独特“印记”,颇为别致。此前,另两部短剧《爱之城》《丹青游》已受到网民热捧。《爱之城》抓住了杭州的温暖特质;《丹青游》借用网红博主流量,巧妙把古画与亚运结合,带出璀璨夺目的中国绘画艺术。而随着央视独家发布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预告片,一场现代中国的人文盛宴正静待“花”开……

  在更广的范围,奖牌“湖山”将西湖胜景呈现于方寸间,中国代表团礼服融入青花瓷元素,首次推出的亚运会花器以花觚之形彰显宋韵极简美学,“三小只”共同构成极具文化内涵的亚运吉祥物……中华元素、之江风物,共同赋予杭州亚运会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

  怎么看本届亚运会的这一波文化叙事?

  首先,它折射当今中国文化叙事功能的强化和主流媒体融合传播能力的提升。我们更善于使用细节化和感性的文化意象打动人心,主流媒体也更善于使用多媒体手段创作可亲可感的文化作品,并借助网络化传播壮大声势。这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表现。

  其次,它彰显当下中国人的自信正从物质自信层面加速向文化自信层面升迁。各类传统文化元素的嵌入,各类文创产品的开发,见证的是当代中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力的提升。这本身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而且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信。

  再次,它也折射了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交流互鉴的强大需求。虽然大多数人不愿意看到,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隔阂和撕裂在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中的普通一分子,都期盼人类不同民族、国家、人群能加强沟通交流,不同文明能互鉴共生,看到对方的美。亚运虽是一场体育赛事,但如果能增进不同文明交流互动和相互理解,无疑是其最大附加值。

  在这样的亚运文化叙事中,并非只有官方和媒体才是主体。更为庞大而生动的主体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普通的你我。无论是赛场内的观众席上,还是主办协办城市的街头,我们能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平视世界,包容、尊重、友善,让世界看到一个文明有礼的浙江,那么在这一刻、在这一场域,我们就是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合格代言人。

  文化具有柔性的力量,浸润人心。在赛场内外,主动推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也有助于提升主办地的国际国内形象,提升其无形资产的价值。用好文化的力量,这不仅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亚运主办地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固始县广大农户用辛勤耕耘迎来了喜人收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硕果累累和农民忙碌的身影,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9月16日,记者在固始县[详细]
  为纪念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由河南日报社安阳分社、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新安行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全国首部高校师生共创红色文旅微短剧《红旗渠之相[详细]
  经过三天精彩角逐,19日,2025年海峡两岸(湖北)青年乒乓球交流赛在黄石国乒基地落下帷幕。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程良胜,市委常委俞远汉出席活动。  &ldquo[详细]
  夜幕降临,开发区·铁山区汪仁镇黄荆头村的村道上,106盏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灯杆上的中国结映出温暖的红光,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这条4公里长的道路,连接黄荆[详细]
  立秋刚过,黄石的秋夜带着一丝清爽悄然降临,而一场酝酿已久的“微醺狂欢”即将为这座城市的秋日注入别样活力。本周五开始,为期10天的黄石第四届广场啤酒节[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