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勾勒之间拓印泥土烟火

时间:2023-12-28 11:35:29 来源:中国青年网

  岁末,新年的气氛渐浓,走进重庆市綦江农民版画院,一幅幅纯朴清新、色彩艳丽的农民版画让人惊叹,画中年代感极强的乡村生产生活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乡野田间。

  图为綦江农民版画院展厅。

  綦江农民版画是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是一种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画,再拓印而成的纯手工作品。其在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当地民族民间木雕、石刻、布贴、挑花、木板年画、剪纸、蓝印花布等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厚的泥土气息。

  在重庆市綦江区农民版画院,李成芝正在专注地创作一幅作品,她先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出草稿,再用涂料给草稿上色,然后根据草稿在木板上雕刻出图案,涂上颜料,最后把纸压在板子上,拓印成画。一笔笔、一步步,专注而细致。

  图为李成芝正在拓印版画。

  李成芝是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綦江农民版画代表性传承人。她在简单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量应用了本地民族民间美术技法,具有浓郁的本土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

  “小时候跟着奶奶学习纳鞋底、刺绣,渐渐地喜欢上了绘制各种图案,我的刺绣在村里也小有名气。17岁那年,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到村里招收版画学徒,我就报名了。当时条件很艰苦,很多人不理解,被家里人说不务正业。但我就是喜欢这些色彩、线条,一直坚持到现在。”交谈中,李成芝谈起她的版画生涯。

  綦江农民版画院院长刘月说:“綦江农民版画承载了‘文化使者’的使命。”从1985年迄今,应邀赴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有6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和友好人士专程来綦江考察农民版画。綦江也因农民版画的独特艺术魅力,被原文化部先后授予“农民版画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等称号。

  2004年,綦江农民版画赴法国图卢兹参加中法文化年活动时,当地外交官诺威娜女士对綦江农民版画大加赞赏:“中国农民就能作画,并且想象那样丰富,创作如此大胆,不受约束,这些农民画家,是东方的毕加索、马蒂斯!”

  图为李成芝作品《应时而作》。

  刘月介绍,目前还有十几位像李成芝这样的农民版画艺人。綦江农民版画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不断帮助这些艺人整理、展出作品,像李成芝这样被綦江农民版画院聘请担任专业技师的艺人,在从事日常创作的同时,也教授少儿版画。

  “版画院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让綦江农民版画这个艺术形式不断传承发扬,我们既要收集和保护老一辈农民艺人的作品,更要推动綦江农民版画艺术的传承。”刘月说,除了在綦江农民版画院开设少儿版画培训班,綦江农民版画还进入綦江区中小学校本课程体系,版画院经常组织艺人走进校园讲授农民版画艺术课程。

  图为綦江农民版画走进校园活动现场。

  “现在,綦江农民版画老一辈艺人和新一代的农民版画作者一同茁壮成长,为农民版画的传承发扬保驾护航,使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个体农民版画工作室到綦江农民版画院,从田间地头到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名片,在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綦江农民版画正在蓬勃发展。”刘月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固始县广大农户用辛勤耕耘迎来了喜人收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硕果累累和农民忙碌的身影,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9月16日,记者在固始县[详细]
  为纪念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由河南日报社安阳分社、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新安行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全国首部高校师生共创红色文旅微短剧《红旗渠之相[详细]
  经过三天精彩角逐,19日,2025年海峡两岸(湖北)青年乒乓球交流赛在黄石国乒基地落下帷幕。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程良胜,市委常委俞远汉出席活动。  &ldquo[详细]
  夜幕降临,开发区·铁山区汪仁镇黄荆头村的村道上,106盏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灯杆上的中国结映出温暖的红光,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这条4公里长的道路,连接黄荆[详细]
  立秋刚过,黄石的秋夜带着一丝清爽悄然降临,而一场酝酿已久的“微醺狂欢”即将为这座城市的秋日注入别样活力。本周五开始,为期10天的黄石第四届广场啤酒节[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