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战高温 促生产 保民生】深挖井 饮甘泉

时间:2018-08-16 11:43:51 来源:网络整理

  “终于有水浇灌干旱的稻田,今年保收有望了!”8月12日,艳阳高照,酷暑难当。在新化县上渡街道青云村三组,看着从新扩建的水井中抽出的汩汩清流,贫困户朱送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青云村三组是新化县缺水较为严重的地区,现有42户119人,饮用水源全靠先辈修建的老井勉强供应。

  连日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当地出现严重旱情,69亩水田面临着减产和干涸风险。“组里唯一的水源就是那口老井,它是大家的希望。”但大家没想到的是,老井也逐渐干涸,就连喝水都保障不了。农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龟裂,村民种植的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大部分枯萎。

  眼看着庄稼不断枯萎,大家心里着急,怎么办?有人提议:“向上面反映,让政府部门来解决。”但是,这项提议很快遭到了老党员袁名新、袁德胜、袁宇东的否决。“不是提议不好,而是时间紧迫,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看,还是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既是组长也是贫困户的朱送华站了出来。“老井水量锐减,只要再深挖几米,扩大蓄水面积,用水应该不成问题。”朱送华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全组村民的认可。

  挖井不仅需要大家出工出力,还需要资金租用设备、聘请专业队伍。在组员会议上,五保老人袁德山当即带头掏了200元现金,“这是前不久街道领导来慰问时给我买肉呷的,一直舍不得花。”

  “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我们现场就筹措了6000余元。”朱送华笑着说。为了迅速解决干旱问题,村民们成立了打井队,买回料石、河砂、水泥,租来挖机,每户投劳2个义务工,加班加点对老井进行扩建。

  因为天气太热,好几位村民中暑,还有2人晕倒在工地上。老党员袁名新、袁德胜、袁宇东成立党员突击队,每天分3班带领村民施工;一些老人组成后勤补给队,送来茶水、稀饭、防暑药品等物资。

  经过3天的艰苦作业,原本只有3.2米深的老井,被扩建至7米深,排水量比丰水期还大了3倍,既解决了组里的农田用水问题,还惠及周边村民的灌溉。

相关阅读

  一带一路(年画)廖开明、张为民、陆连江、丰爱东、何小宝绘  春节贴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习俗,其历史已逾千年,深受大众喜爱,传承至今依然鲜活。年画成为过年时不可或缺[详细]
  每年冬季,不少老人选择去海南养老避寒,天气转暖后离开,他们被称作“候鸟”老人。在“候鸟”人群中,不乏科技专家、知名学者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详细]
  为确保安全,每跑完4千公里或者48小时,动车组列车都要回到车库进行一次检修。相比于以往对列车是否有故障的检测全部由人工来完成,机器人“医生”首次助力2[详细]
  京张高铁开通半月,近80万人次旅客抢先尝试冰雪京张新体验。随着高铁开通,崇礼太子城纳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冬奥建设者、游客和崇礼本地居民都受益其中。近80万人次抢[详细]
  隆冬时节,寒气袭人。西宁市园林文化街的各家店铺却是一派热闹景象。不少市民正裹着厚衣围着水族箱转悠,一边拿网兜挑选锦鲤、金龙鱼等鱼类,一边询问价格和养鱼注意事[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