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尤先生在这家企业已经工作了24年。3年前的一次体检,他被确诊为肝癌,住院的次月,他看到工资条时,发现月薪已从25000元断崖似的降到1200元。
不仅是工资断崖式下降,而且尤先生还要倒贴钱。由于原先的工资高,尤先生的医社保自缴金额高达4000元。这意味着扣除1200元工资,他还得拿出3000多元缴医社保。
雇员和雇主的纠结与博弈是一个看点,故事展露出的中年职场人的无奈与困窘,也在挑动读者的神经:人到中年,职场进入下半场,转身已然不易,意外却不期而至,于是,上一分钟还是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下一分钟就可能需要面对命运所开的残酷玩笑。
与命运搏斗,肯定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支持,职场中人天然会对自己服务的企业抱有期待。
在这个时候,企业扛出的几乎都是一面叫做“合规”的大旗。这次也不例外,尤先生服务的企业表示:“在长病假期间,厦门有一个最低工资标准,在2015年时,最低工资标准是1500元,我们按照80%发放工资,我们并不是针对尤先生给他1200元,而是按照厦门市的规定来发放的。”
当地的相关规定应该如何理解,类似尤先生这种情况,职工病假期间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工资待遇,法律界不同的人士存有歧义。鉴于尤先生已经就此走法律程序,相信随后法律会给出一个权威的答案。
“合规”的企业值得尊敬,然而在怎样对待困境中的员工的问题上,企业如果真要做到“合规”,绝不仅有一种冷冰冰的选择。
具体而言,尤先生所服务的企业,选择最下限的标准给处于医疗期间的员工发放工资,也许是合规的,但如果再根据自身能力适当提高一点标准,又何尝不是在合规的范围之内?
话说得自然不能算错。但企业在赚钱之外,还有组织文化;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也并不是一台大型机器和螺丝钉的关系。
一个员工为企业服务长达20余年,其忠诚度不言而喻。企业却用表面“合规”的形式,对陷入绝境的员工漠然相待,为之心寒的绝不仅是涉事员工一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会不会因此而受损,品牌和形象是不是也将大打折扣?
在自媒体时代,尤先生的故事不仅在传播,也在被营销。不少自媒体在传播这样一种鸡汤般的理念:好的身体重于一切,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公司,追随什么样的老板,公司永远只看重利益,没有什么值得你去奉献,更没有什么值得你去拼命。
假若雇主在雇员眼里都是以上这种形象,对讲求企业文化、目光远大的企业来说,显然不是福音。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