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社会课堂”呼唤社会参与

时间:2018-08-10 22:36:35 来源:网络整理

  夏日炎炎,暑假还在继续。这段时间,有关暑期学生生活的新闻层出不穷:有的戳中现实“痛点”,比如父母忙于工作、分身乏术,只能让孩子宅在家里;有的很“励志”,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家长为孩子准备了丰盛的课外班“豪华套餐”;还有人瞄准诗和远方,跟着小伙伴踏出国门,开始研学的旅程……

  假期很宝贵,不仅可让学生放松身心,同时也是他们进行社会实践、增长见识的好机会。正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比起桌前一卷书、在线教育的一堂课,窗外那一轴山水、那五彩斑斓的实践活动,同样“营养”丰富,并且更能吸引学生眼光。因此,如何为孩子们安排更多有益身心的校外“课程”,成为社会各界思考的问题。

  实践证明,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是一条重要途径。比如这个暑假,北京不少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他们的足迹遍布首都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北京陶瓷艺术馆、生存岛等等,通过接触、体验、参与,度过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文化假期。近两年,广州也推出了各种公益课堂和活动,让参加公益课堂和活动成为孩子暑假的“新玩法”,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捧……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多种多样的“社会课堂”给孩子们提供了新选择,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兴趣、掌握技能,凡此种种,既给学生的暑假“加餐”,也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此外,对于“社会课堂”本身而言,为孩子们提供舞台也能聚揽人气、增加“流量”,更好地服务社会,可谓多方共赢。

  当然,知之者不易,行之者尤难。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社会课堂”,并不容易。譬如,一家科研机构要针对中小学生开设“课程”,意味着要在既有业务的基础上做服务增量,而这势必会增加人力、物力、管理等成本,难免会有畏难情绪。如何激发其积极性,这很关键。对此,一方面要做好统筹谋划。比如北京市教委早在2008年便启动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工程”,如今已拥有文化、科研等单位1300余家,每学期能够提供2000多个市级活动课。通过组织协调,搭建校内外合作机制,进一步激活社会资源,让相关场所用好自身资源优势,为孩子们定制相关“课程”,为孩子的暑假增加一分精彩。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另一方面,可以尝试政策激励。在打造“社会课堂”方面,企业大有潜力可挖。比如每个孩子都是“好奇宝宝”,他们想知道飞机为什么会飞、电视机里面有什么、报纸是怎么印出来的……而相比于文化、科技类机构,企业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在日本,到企业“见学”,也就是参观企业,是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企业专门设有“工厂见学担当”一职,专门接待和安排外来人员参观活动,而参观还分为“一般人员参观”和“小学生参观”两类,对学生群体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对此,各地不妨尝试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打开大门,比如每年设置专门经费,对“社会课堂”供给者予以补贴。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为孩子打造“社会课堂”需要悉心培育,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其中。不管怎样,让孩子过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暑假,绝不只是家庭的责任,从社会机构到企业,希望有更多大门为他们打开,让“社会课堂”的形式更丰富,渠道更多元,让相关实践活动遍地开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近日,商城县组织“安全文化宣讲团”走进冯店35千伏输变电工程作业现场,开展“安全文化进现场”专题活动,将安全理念深植基层一线,增强现场作业[详细]
  近年来,光山县围绕“为侨服务、凝聚侨心”核心目标,以“先行先试、打造样板”为抓手,从线下阵地建设到线上平台搭建,从活动品牌打造到服务触角[详细]
  2025年9月16日,淮滨县成功举办2025年“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乡镇大型招聘活动,进一步擦亮“信阳人才日”品牌,发挥人才作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详细]
  9月15日下午,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重要组成部分——“AI+城市治理——AI时代的中国城市治理模式创新”主题论坛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详细]
  近日,湘江新区组织召开 2025 年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暨惠残政策解读工作培训会,近 300 名街镇调查员参加。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35 个全国助残日[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