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在海外守护中国瑰宝

时间:2019-11-15 09:10:20 来源:人民网

  想近距离接触一下邱锦仙大师及她的工作环境是件不容易的事。

  邱锦仙是英国大英博物馆高级古书画修复师。这行业很“小众”,却有很多国家政要专门去见她。提起她的名字,中国人了解的并不多,西方人知道的却不少。我最早也是通过海外媒体的介绍文章,才结识了这位在全球博物馆行业声名遐迩、被誉为“海外中国古画修复大师第一人”的传奇人物。

  中国游客越来越多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著名博物馆。目前馆藏珍品1300多万件,其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现对外公开展示有2000多件中国文物,还有大批历史久远的文物藏品并未能公开于众。除了场地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更主要还是很多珍品早已破旧不堪,不修复整理亦很难再见天日。而对这些价值连城的瑰宝修复,是一项极为审慎而又耗时冗长的工程,非技艺特别精湛者而难以胜任。

  据英国旅游部门统计,近十多年来,来自中国的旅行者越来越多。中国人纷纷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休闲度假已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成千上万的中国旅游者在抵达伦敦之后,十有八九都会将大英博物馆列入首选旅游地。很多人甚至一泡就是一整天,流连忘返。

  一位在牛津从事生物研究的华裔教授曾不无感叹地对我说,大英博物馆不自觉地已成了我们在海外最具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就是一部历史书。温故而知新,反思而明理,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或一个家庭与个人,首要自强,图谋自立,方有自信。这从主展厅每日都大量出现的那些络绎不绝的中国旅行者的表情上,都不难找到这种解读。

  大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位于伦敦新牛津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是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博物馆。穿过恢弘的广场前中厅大道,走过博物馆熙熙攘攘的正厅,沿西楼梯继续下行,通过安检之后,才算真正进入了神秘的大英博物馆半地下的馆藏重地。邱大师工作了30多年的东方古书画修复室,就坐落在一个静谧的小花园中。

  开水洗旧画

  初见邱锦仙女士,这位在大英博物馆担纲古玩修复第一师,也被称为“天下无二,身怀绝技”的高手,是一位和蔼慈祥、质朴的中国女性。她是上海人,若是走在上海街头,你不会觉得她和那些普通的中国老太太有何两样。只有在握起她的手时,你才会感受到大师的特别气场。那双神奇的手,使你油然而生一种崇敬和仰望。亚洲部主管乔安娜女士向我讲起了三十多年前发生在大英博物馆的一件趣事。

  1987年圣诞节的前两天,原在大英博物馆任中国藏品部研究员的韦伯教授,正苦于面对馆藏古画保存和修复的困境,无意间听闻上海博物馆有位女古画修复师正在伦敦一位古董商家中小住,于是设法找上门来。

  邱锦仙仍能清晰地记起那次应约走进大英博物馆的情景。“我当时心怀忐忑。”面对这位表情怯生、不谙英文的中国女性,馆里很多专家学者初始也不把接待她当件什么事。时任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罗森,只是礼貌性招呼一下,便就随手选张有过火烧遭遇的傅抱石旧画,说是请她“号号脉”,对这一类画究意如何修复为妥。

  邱锦仙默默地端详了好一会,又用指甲轻剔了几下画卷,在确定无误这是一帧绢本画后,便招呼陪同的人给她烧壶开水。等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邱锦仙要做什么时,那一壶滚烫的开水已泼到画面上。

  面对瞠目结舌的众人,邱锦仙很淡定,她用排笔在画卷正面挥洒开水的同时,又用层叠的宣纸慢慢吸水拭干,不断反复而至,直到胶水与画面渐渐分离。平常掉根针都能听到响的修复室,这天起了不小的嚷闹,工作人员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围观上去。那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人用这种方式修复旧画。“其实,他们根本没指望我能修复好那幅傅抱石的残卷,只是考考我究竟有什么路子。”邱锦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只是淡淡一笑。

  “开水洗旧画”这一事件,震惊了大英博物馆馆长。那张傅抱石旧画的完美修复,也彻底征服了大英博物馆的诸多同行。馆方当即向邱锦仙提出,希望她能留在大英博物馆,帮助抢救馆内文物中大批古书画藏品。大英博物馆求才心切,甚而直接通过外交部给邱锦仙申请特别工作许可。

  没曾想,这一次伦敦行,与大英博物馆的一次邂逅,就此改变了邱锦仙的一生轨迹。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宝

  邱锦仙最初接手这份“中国古画修复师”职位,内心其实是矛盾的。一方面,她为自己能被大英博物馆聘请而心生自豪;另一方面,当她看到在库房里,成箱成箱破损严重的中国古画与唐卡,还有数百片团成硬块的敦煌绢画,就那么杂乱堆积在那里,暗无天日了百多年,她又为此内心纠结,甚感心痛。每当手指轻触到那些曾经是多么璀璨的中国古典艺术作品,她总感觉指尖有种触电般麻酥,她的眼眶总是要模糊好一阵才转而清晰。

  邱锦仙在大英博物馆度过的30多年时间里,共修复了300多件濒临毁灭的古作珍品,1000余幅馆藏中国古画经她妙手回春,才第一次有了向众人展示的机会。假邱锦仙之手修复后的《女史箴图》,2014年再次公展成了轰动新闻,现永久陈列于博物馆91号室,已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如果我不做,很多价值不菲的画可能就毁掉了,或者永远也不能再现世人了。我就想多修复几幅画,这样可以供各国学者研究,也可以让更多游客了解我们中国曾有过的辉煌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邱锦仙这样对我说。

  邱锦仙在英国守护中国瑰宝30余年,在古画修复生涯里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她挽救了为数众多的流失海外的中国文化珍品,被业界公认是“将中国书画装裱技艺带入欧洲的第一人”。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专为一位中国人量身设置了“中国高级古画修复师”这一职位。

  邱锦仙一生从事着修复还原并延长古书画珍品艺术生命的工作。在整个采访中,邱锦仙最多的感慨就是:“这么多馆藏瑰宝,本属于中国。它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只要它存在,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认知。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没理由不去维护好它,保藏好它。”跟着邱锦仙学艺多年的英国徒弟告诉我,邱大师本人就是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宝。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近日,商城县组织“安全文化宣讲团”走进冯店35千伏输变电工程作业现场,开展“安全文化进现场”专题活动,将安全理念深植基层一线,增强现场作业[详细]
  近年来,光山县围绕“为侨服务、凝聚侨心”核心目标,以“先行先试、打造样板”为抓手,从线下阵地建设到线上平台搭建,从活动品牌打造到服务触角[详细]
  2025年9月16日,淮滨县成功举办2025年“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乡镇大型招聘活动,进一步擦亮“信阳人才日”品牌,发挥人才作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详细]
  9月15日下午,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重要组成部分——“AI+城市治理——AI时代的中国城市治理模式创新”主题论坛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详细]
  近日,湘江新区组织召开 2025 年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暨惠残政策解读工作培训会,近 300 名街镇调查员参加。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35 个全国助残日[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