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时隔60年 一群知青重返大山添新绿

时间:2023-03-13 11:10:47 来源:福州晚报

  60年前,一群年轻人从福州市区出发,前往罗源一座大山里插队当知青。他们在当地开荒,种下了一抹新绿。如今这里已变成一座青山,而当年这群年轻人已是古稀之年。

  12日是植树节,他们组织了170多人回到位于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的罗源国有林场罗汉洋林区,一起种下一片由60株樟树和红豆杉组成的纪念林,为青山再添新绿。

  老知青们上山挥锹培土植树。

  60年前他们种绿荒山

  如今回去再添新绿

  “这片林海承载着我们的青春记忆。”12日,77岁的孙朝和与170多名老知青一起来到罗汉洋林区。看着漫山碧翠,他不禁感慨万千。

  孙朝和告诉记者,1963年,17岁的他和一群年纪相仿的伙伴一起从福州市区出发,来到位于罗汉洋林区的霍口油茶场插队当知青。当年这里的知青最多时有360多人。“当年我们从繁华热闹的城市来到大山里,一开始不适应,有的人还抹眼泪。后来大家互相安慰着,定下心来,埋头苦干。”

  孙朝和1975年离开霍口油茶场后,还参与了罗源松山围垦工程。如今,当年的霍口油茶场已被划入罗源国有林场。

  孙朝和说,他们当知青时,霍口油茶场面积不到万亩,除了油茶树外,其他树种很少,有很多荒坡。知青们的主要工作是开荒、垦土、施肥、种树。如今这片国有林场里的杉树和松树,有许多就是他们当年种下的。

  20世纪60年代末,知青开始陆续离开油茶场。他们当中涌现出了参与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闽宁使者”林月婵、为闽江治理作出贡献的工程师林淇、福州“孝宝酱鸭”品牌创立者危孝宝以及“赤脚医生”蒋亨达等,都是各行业的优秀代表。

  “罗源霍口这片林海是我们人生的启航地。我们对这里始终怀有深情。”孙朝和说,当年360多名知青,如今约半数还健在。因此,大家都很珍惜今年的60周年纪念活动,自发募集经费,回到这里种下一片纪念林,立下一块纪念碑,为青山再添新绿。

  罗源60年来的巨变

  让老知青感到自豪

  罗源国有林场副场长梁诗强告诉记者,在老知青等前辈们的努力下,如今该林场面积超过5万亩,承担了国家储备林功能,生机盎然。这次老知青们种下的樟树和红豆杉,在这里都属于珍稀树种。

  提及罗源县60年来的变化,孙朝和等老知青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以前,我们从福州市区到霍口,清晨五六点出发,到了罗源县城后,还要坐车一路颠簸进山。抵达飞竹乡后再步行,傍晚才能到霍口,几乎是整整一天。如今,我们从福州市区到这里,只要两个小时左右。”孙朝和说,他离开霍口油茶场后,还参与了罗源松山围垦工程,如今那里已经建起了现代化的罗源湾滨海新城。当地的巨变,让他感到自豪。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近日,商城县组织“安全文化宣讲团”走进冯店35千伏输变电工程作业现场,开展“安全文化进现场”专题活动,将安全理念深植基层一线,增强现场作业[详细]
  近年来,光山县围绕“为侨服务、凝聚侨心”核心目标,以“先行先试、打造样板”为抓手,从线下阵地建设到线上平台搭建,从活动品牌打造到服务触角[详细]
  2025年9月16日,淮滨县成功举办2025年“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乡镇大型招聘活动,进一步擦亮“信阳人才日”品牌,发挥人才作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详细]
  9月15日下午,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重要组成部分——“AI+城市治理——AI时代的中国城市治理模式创新”主题论坛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详细]
  近日,湘江新区组织召开 2025 年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暨惠残政策解读工作培训会,近 300 名街镇调查员参加。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35 个全国助残日[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