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桂林石刻的质直之美(美在生活

时间:2018-08-16 11:52:03 来源:网络整理

  清末金石学家叶昌炽《语石》卷五《卧游访碑记》中记载:“桂林诸山无一处无摩崖,唐宋石刻,莫多于此”“唐宋题名之渊藪,以桂林为甲”,中国石刻界也有“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的说法。

  桂林山奇水美,虽处岭南,却从秦初即设桂林郡,开始接受中原文化。其后,或因贬谪流放,或为游访,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那些碑碣或摩崖石刻于桂林山水间,沉静而生动地记载着他们在桂林的足迹。

  诚如清代石刻《严永华叠彩山题诗并记》所载,虽然“桂林山水窟,名甲寰宇中”,作者身为安徽巡抚沈秉承妻,“随宦桂林”,起先认为“为言名胜地,自古无异同”,所以“兹竟不一顾”,只是因为连阴雨天,江水骤涨,使得行程受阻,于是游山。揽胜之余,更有所悟:“俯仰忽有悟,山性与人通。斯人多质直,山亦无修容。”这不仅是对桂林山水的礼赞,更是对桂林人生活美学的洞悉。

  桂林人的“质直”从石刻中随处可见。很少见到别处石刻作者如桂林石刻这般三教九流,无所不包。除知名作家、画家、书法家,如米芾、范成大、袁枚等,位高权重的王侯、节度使、刺使乃至贬谪流寓官员外,还有幕僚、随从,僧人、道人,甚至是文名不显的监军太监,史无记载的普通民众等。所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水文、城图、科学、文学,可谓是宋明清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有道是:北有十三陵,南有十一陵;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南十一陵指的就是在尧山西麓的靖江王陵,它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其中出土的墓志碑刻《明故悼妃滕氏石刻》有两块,分别为1500字、3250字,是明代靖江恭惠王朱邦苧(zhù)为悼念其亡妻滕氏所作。石刻一为祭文三道,两月连做三文抒写痛失爱侣之伤,情真意切;石刻二为碑文,除历数滕氏人品之贤淑,因无子嗣,将侍女郑氏为夫纳妾生子外,还历数纳其他妾的经过,特别是“纳悍妾刘氏”,用近两千字叙述刘氏骄悍少礼,蔑视尊长,欺负正室滕氏,以致滕氏年仅25岁就“含气无言”而逝。身为藩王而不讳言家丑,其质直可见一斑。

  桂林南溪山南麓刘仙岩的石壁上刻有《养气汤方》。这是宋代的一个古药方,不仅详细记载了各味药物、制法、剂量、服用方法和使用效果,还记述了药方的来历:流放岭南的官员刘君锡,从百岁道人刘仲远处得此药方,后由广南西路官员吕渭将此方刻在刘仙岩的石壁上。据石刻《杨继先修建本山碑记》载,刘仙岩得名是为纪念道人刘仲远。刘仲远曾为屠夫,后来悟道而弃旧业,在此修炼,118岁后得道成仙。把可以“得道成仙”的《养气汤方》,如此坦荡地公诸于世,桂林人的质直,大抵世人难敌了吧。

  清末金石学家叶昌炽《语石》卷五《卧游访碑记》中记载:“桂林诸山无一处无摩崖,唐宋石刻,莫多于此”“唐宋题名之渊藪,以桂林为甲”,中国石刻界也有“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的说法。

  桂林山奇水美,虽处岭南,却从秦初即设桂林郡,开始接受中原文化。其后,或因贬谪流放,或为游访,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那些碑碣或摩崖石刻于桂林山水间,沉静而生动地记载着他们在桂林的足迹。

  诚如清代石刻《严永华叠彩山题诗并记》所载,虽然“桂林山水窟,名甲寰宇中”,作者身为安徽巡抚沈秉承妻,“随宦桂林”,起先认为“为言名胜地,自古无异同”,所以“兹竟不一顾”,只是因为连阴雨天,江水骤涨,使得行程受阻,于是游山。揽胜之余,更有所悟:“俯仰忽有悟,山性与人通。斯人多质直,山亦无修容。”这不仅是对桂林山水的礼赞,更是对桂林人生活美学的洞悉。

  桂林人的“质直”从石刻中随处可见。很少见到别处石刻作者如桂林石刻这般三教九流,无所不包。除知名作家、画家、书法家,如米芾、范成大、袁枚等,位高权重的王侯、节度使、刺使乃至贬谪流寓官员外,还有幕僚、随从,僧人、道人,甚至是文名不显的监军太监,史无记载的普通民众等。所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水文、城图、科学、文学,可谓是宋明清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有道是:北有十三陵,南有十一陵;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南十一陵指的就是在尧山西麓的靖江王陵,它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其中出土的墓志碑刻《明故悼妃滕氏石刻》有两块,分别为1500字、3250字,是明代靖江恭惠王朱邦苧(zhù)为悼念其亡妻滕氏所作。石刻一为祭文三道,两月连做三文抒写痛失爱侣之伤,情真意切;石刻二为碑文,除历数滕氏人品之贤淑,因无子嗣,将侍女郑氏为夫纳妾生子外,还历数纳其他妾的经过,特别是“纳悍妾刘氏”,用近两千字叙述刘氏骄悍少礼,蔑视尊长,欺负正室滕氏,以致滕氏年仅25岁就“含气无言”而逝。身为藩王而不讳言家丑,其质直可见一斑。

  桂林南溪山南麓刘仙岩的石壁上刻有《养气汤方》。这是宋代的一个古药方,不仅详细记载了各味药物、制法、剂量、服用方法和使用效果,还记述了药方的来历:流放岭南的官员刘君锡,从百岁道人刘仲远处得此药方,后由广南西路官员吕渭将此方刻在刘仙岩的石壁上。据石刻《杨继先修建本山碑记》载,刘仙岩得名是为纪念道人刘仲远。刘仲远曾为屠夫,后来悟道而弃旧业,在此修炼,118岁后得道成仙。把可以“得道成仙”的《养气汤方》,如此坦荡地公诸于世,桂林人的质直,大抵世人难敌了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昨天晴间多云,晨间出行体感偏凉,8时全市各区气温只有17℃左右,白天在阳光照射下气温上升,15时全市各区气温在27℃上下。今天,白天晴间多云,夜间晴转阴,微风,最高气温[详细]
  今年以来,息县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聚焦建筑施工安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准施策,全面加强汛期安全[详细]
  9月16日清晨,郸城县汲冢镇柴堂社区60岁的老党员柴建勇穿上印有“深化三联三化 实施十户联治”字样的红马甲,开始每日走访。作为该镇1363名“十户长&rd[详细]
  秋分将至,我市秋作物由南到北将陆续开始收获。我市农业部门统筹部署、多措并举,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全力抓好“三秋”生产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秋粮丰收。同[详细]
昨日天空云量较多,早上出门上班、上学,是不是感觉有点儿凉?昨日白天北部地区气温回升,午后15时全市气温在20℃上下,其中蓟州区气温最高,达到23.3℃。今日晴间多云,最[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