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山西 文化“守得好”,更要“活起来”

时间:2023-10-09 11:43:39 来源:中国网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山西各文化场馆、文旅景区推出的非遗体验、文化展示等活动,为本就火爆的旅游市场注入了新动能:大同博物馆举办的中秋夜宴,组织游客做鱼灯、画纸扇、拓玉兔、学点茶;临汾博物馆推出了“写中国”诗歌朗诵、剪纸、平阳木版年画拓印等体验活动;吕梁市交城县举办了非遗活态传承系列活动,游客可以体验制作云香、玉雕、剪纸、拓印、刺绣、堆绫等;晋城市皇城相府景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盛世八音响彻古堡,每天加演5场,游客拍手叫好……

    山西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繁多、特色鲜明,且存续状态良好。据统计,山西国家级非遗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现有18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149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山西加强非遗传承指导,常态化开展传习活动,丰富非遗展示平台,将非遗保护责任单位下沉至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庄,着力探索非遗保护的社区权益。如今,在太原小店区刘家堡非遗小镇、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白杨坡村、皇城相府景区、大阳古镇景区等的实践已初步形成了非遗与古城镇、传统村落和旅游景区良性互动的成功模式。

    山西的地上文物总量居全国首位,古建筑遗存丰富。为了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山西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着力构建文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文物价值传播、文物安全责任、政策制度保障五大支撑体系。

    2017年起,山西在基层文物保护部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率先推出“文明守望工程”,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经过6年探索,山西已有420余处文物得到认养,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意识不断增强,共保共享的合力正在形成。

    在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中,基层文博人才培育工作不可或缺。2022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计划在5年内通过高考面向全省117个县(市、区)免费定向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委托山西大学培养。山西大学考古学(文物全科)本科专业由此而生,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接过文化保护传承的重担,基层文保后继有人。

    文物“守得住”,更要“活起来”。山西省文物局以“开放”和“共享”为抓手,整合全省馆藏和社会文物资源,开展联展巡展活动;全国文物系统首家先进计算中心落户云冈研究院,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技术等赋予了文物保护利用更多的可能;国保单位对外开放率超过40%;年办展数量增加到700余个,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增加到5000余场次,年均参观人数2000余万人次……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大众参与中被赋予了全新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昨天晴间多云,晨间出行体感偏凉,8时全市各区气温只有17℃左右,白天在阳光照射下气温上升,15时全市各区气温在27℃上下。今天,白天晴间多云,夜间晴转阴,微风,最高气温[详细]
  今年以来,息县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聚焦建筑施工安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准施策,全面加强汛期安全[详细]
  9月16日清晨,郸城县汲冢镇柴堂社区60岁的老党员柴建勇穿上印有“深化三联三化 实施十户联治”字样的红马甲,开始每日走访。作为该镇1363名“十户长&rd[详细]
  秋分将至,我市秋作物由南到北将陆续开始收获。我市农业部门统筹部署、多措并举,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全力抓好“三秋”生产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秋粮丰收。同[详细]
昨日天空云量较多,早上出门上班、上学,是不是感觉有点儿凉?昨日白天北部地区气温回升,午后15时全市气温在20℃上下,其中蓟州区气温最高,达到23.3℃。今日晴间多云,最[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