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即时零售拓展便民服务空间

时间:2023-12-18 14:04:0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当下,商务部组织的“一刻钟便民生活节”正在推向高潮,适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便民利民的同时进一步激活消费、加快经济复苏,也成了国民心之所系。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步行15分钟左右为服务半径,以满足居民购物、用餐、健身、买药等日常生活需求和品质消费为目标的城市居民生活圈。诸多线下服务网点,让各类服务资源集聚到居民家门口。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利居民生活,对经济的拉动是实实在在的。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前两批80个试点地区累计建设便民生活圈2057个,涉及商业网点45万个,带动社会投资440多亿元,拉动就业300多万人,直接服务居民4200多万人。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可速成,需循序渐进。应当看到,目前各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依然面临一些痛点、堵点。比如一些城市社区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科学、设施老旧、业态传统、服务单一等问题;一些新小区入住率不高、商业配套招商不齐全、改造提升空间有限、社会支持系统不足等。这都意味着,居民生活不便利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要充分释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潜力,还需更多“诗外功夫”。

  在这方面,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无疑值得期待。商务部等13部门此前发布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平台下单+就近门店配送,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

  打通线上线下、以“本地实体+即时配送”为模式的即时零售,既增加了居民可选的商品品类,使生活圈与更多消费圈重合,又丰富了“一刻钟到家+一刻钟到店”的消费方式,在到店消费的同时亦可以选择到家消费。于商家而言,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扩大了经营范围并提供了参加线上购物节的福利,提升其营收能力;于消费者而言,它提供了更高效与高品质的服务,满足了年轻人情绪消费、体验型消费的诉求,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清除了购物障碍,带来实在的便利。

  即时零售之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价值,正在各地试点中凸显成效。美团闪购数据显示,近3年来,长三角地区即时零售行业发展呈现供需两旺发展态势,2023年10月份营业商户数对比2020年同期增加106%,订单量对比2020年同期增长269%。在即时零售等各种消费业态带动下,上海市消费稳步增长,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实现网络购物交易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开展即时零售正成为本地、线下社区商户的主动选择。

  经济复苏,消费先行。在以社区为服务范围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大量的消费加速完成,激发更多潜在消费需求的出现。积极发挥即时零售模式“数实融合赋能线下商业”的数字化优势,既搞好线下,又搞好线上,线上线下互补共赢,将进一步释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潜能,助力地方经济复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昨天晴间多云,晨间出行体感偏凉,8时全市各区气温只有17℃左右,白天在阳光照射下气温上升,15时全市各区气温在27℃上下。今天,白天晴间多云,夜间晴转阴,微风,最高气温[详细]
  今年以来,息县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聚焦建筑施工安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准施策,全面加强汛期安全[详细]
  9月16日清晨,郸城县汲冢镇柴堂社区60岁的老党员柴建勇穿上印有“深化三联三化 实施十户联治”字样的红马甲,开始每日走访。作为该镇1363名“十户长&rd[详细]
  秋分将至,我市秋作物由南到北将陆续开始收获。我市农业部门统筹部署、多措并举,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全力抓好“三秋”生产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秋粮丰收。同[详细]
昨日天空云量较多,早上出门上班、上学,是不是感觉有点儿凉?昨日白天北部地区气温回升,午后15时全市气温在20℃上下,其中蓟州区气温最高,达到23.3℃。今日晴间多云,最[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