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乡村游 别丢了“乡土文化”的魂

时间:2018-06-26 14:24:4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眼下,各类市场主体对乡村游的投资热情高涨。原因有多种: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休闲旅游需求更加旺盛;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休闲度假将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方式;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完善,乡村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更有魅力,城里人到乡村“养眼洗肺、解乏去累”的愿望更强烈。如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不过,随着各地乡村旅游点的数量激增,问题也随之显露:旅游产品趋同,景点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出现“千村一面”;村庄地域面积较小,粗制滥造,对农耕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难以满足游客内心诉求;硬件设施建设滞后、软件管理服务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出现恶性竞争,等等。最突出的是,有品位、高质量、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农业农村部提出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不过,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容易走入误区,把升级理解为硬件设施的升级、管理服务的升级、环境卫生的升级、人员技能的升级,从而忽视了文化挖掘的升级。

  笔者认为,唯有浸润和涵养了文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与其他旅游产品不同,乡村旅游最吸引人的是乡村特有的“土气”,不仅要有的看、有的玩,还要有念头、有想头。“千城一面”的城市,快速消失的村庄,使许多人感到乡情难觅、乡愁难寻。城里游客去乡村旅游,希望能回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体验到鸡犬相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景象,感受到不同于城市文明的乡土文化。

  所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立足地方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民俗情感、山水人文,以文铸魂、创意创新,才能让游客魂牵梦萦。只有注重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以“文化”为灵魂,才能进一步促进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业态发展的多样化、设施建设的现代化以及管理服务的规范化。

  具体来说,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深度挖掘农村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把“农、文、旅”相结合;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种植制度等实施全面保护;要传承农耕文明,多种形式挖掘利用展示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要加大创意设计,创作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创意农旅精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昨天,2025芒果音乐节环渤海站在天津东疆综保区开启,单日售票量达3万张。这也是该音乐节第二次在天津举办。 据了解,本次音乐节共邀请9位艺人现场演出,除天津本地观众[详细]
  初秋的大别山青山叠翠。在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新县田铺大塆,游客漫步青石小径,除被豫南民居风貌与清新空气吸引外,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创刺绣产品,正成为打动人心的&ld[详细]
  9月17日,洛宁县召开第二届蒸肉大赛工作部署会,就大赛的整体流程、组织协调、安全保障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安排。县委书记、县长王瑞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瑞[详细]
  一场热闹的文艺演出、一次健康义诊服务、一次贴心的义务理发……近日,上街区“文化+服务”把关怀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让奔波在岗位上的他们,[详细]
  第十二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中原文博会”)将于2025年9月26日至29日在鹤壁市举行。9月16日,记者从中原文博会组委会了解到,本届文博会以&l[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