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乡村游 别丢了“乡土文化”的魂

时间:2018-06-26 14:24:4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眼下,各类市场主体对乡村游的投资热情高涨。原因有多种: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休闲旅游需求更加旺盛;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休闲度假将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方式;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完善,乡村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更有魅力,城里人到乡村“养眼洗肺、解乏去累”的愿望更强烈。如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不过,随着各地乡村旅游点的数量激增,问题也随之显露:旅游产品趋同,景点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出现“千村一面”;村庄地域面积较小,粗制滥造,对农耕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难以满足游客内心诉求;硬件设施建设滞后、软件管理服务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出现恶性竞争,等等。最突出的是,有品位、高质量、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农业农村部提出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不过,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容易走入误区,把升级理解为硬件设施的升级、管理服务的升级、环境卫生的升级、人员技能的升级,从而忽视了文化挖掘的升级。

  笔者认为,唯有浸润和涵养了文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与其他旅游产品不同,乡村旅游最吸引人的是乡村特有的“土气”,不仅要有的看、有的玩,还要有念头、有想头。“千城一面”的城市,快速消失的村庄,使许多人感到乡情难觅、乡愁难寻。城里游客去乡村旅游,希望能回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体验到鸡犬相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景象,感受到不同于城市文明的乡土文化。

  所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立足地方的历史地理、传统文化、民俗情感、山水人文,以文铸魂、创意创新,才能让游客魂牵梦萦。只有注重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以“文化”为灵魂,才能进一步促进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业态发展的多样化、设施建设的现代化以及管理服务的规范化。

  具体来说,要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深度挖掘农村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把“农、文、旅”相结合;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种植制度等实施全面保护;要传承农耕文明,多种形式挖掘利用展示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要加大创意设计,创作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创意农旅精品。

相关阅读

  随着中国春节走向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举行各种活动,成为展示中国春节文化的橱窗。“博物馆里过大年”正成为海外民众庆祝春节的新时尚。  西班牙巴[详细]
  跨过云南3州市交界处的怒江大桥,沿怒江西岸北上,临近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六库镇,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便在眼前,这是怒江州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点,上万搬[详细]
  首都博物馆近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首博精彩丰富的文化活动。  1月17日,“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在首博开幕。展览围绕1420年明代迁都北京这一重[详细]
  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拥有4亿多读者的庞大文化领域,并与诸多文化产业联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彰显蓬勃生命力。本版邀请网络文学研究者、从业者和创[详细]
  国家大剧院横跨整年的国际钢琴系列即将再次开启,79岁高龄的钢琴家殷承宗将在今日上演该系列的首场独奏音乐会。  即将步入第十个年头的国际钢琴系列,15位世界级钢琴[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