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为何霜降要吃柿子

时间:2019-10-24 11:4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霜降,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

  霜降正值秋冬之交,此时身体保健显得尤为重要。防寒保暖、调整饮食结构之外,许多地方一般习惯吃柿子,南方则流行吃鸭子进补。

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如诗中所言“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降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它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提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意思就是,“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这个时节,温度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者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还会成为六角形的霜花。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当然,由于此时菊花盛放,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

  民俗专家萧放解释,“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但就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霜降是寒气到来的日子,所以会有这样的民谚“霜降霜降,移花进房”。

登高饮酒赏菊花

  霜降来临后,季节已近寒冬。在漫长的时光里,人们形成了一些霜降习俗,希望能够借此祛除凶秽,在之后的生活中顺遂平安。

  例如,在山东烟台等地,有霜降节西郊迎霜的做法。广东高明一带,霜降前则有“送芋鬼”的习俗。

  据称,当地小孩会用瓦片垒梵塔,在塔里点燃柴禾,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希望能通过这样的举动祛除“不祥”。

  霜降刚刚到来时,天气还不甚寒冷,登高望远、饮酒赏菊花仍然流行的雅事。秋菊仍然盛开,国内很多地方此时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从生活角度讲,天气寒冷的时候,则应该适当进补。有俗语称“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足可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所以此时,南方一些地区,会在霜降前后吃鸭子。这是因为鸭肉脂肪较少,几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吃,适宜当做进补饮食。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霜降时吃牛肉。比如,某些地方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等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强健。

  说到应时当令的食物,人们多半会在霜降前后吃柿子,认为有“暖胃”的效果。在北京,各式火锅很受青睐,还会吃菊花火锅跟烤肉,这就是人们根据节气特点,对饮食的调整。

  实际上,包括霜降在内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据此,人们安排农事生产乃至衣食住行。这二十四节气,也在丰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得以绵延至今。

相关阅读

  随着中国春节走向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举行各种活动,成为展示中国春节文化的橱窗。“博物馆里过大年”正成为海外民众庆祝春节的新时尚。  西班牙巴[详细]
  跨过云南3州市交界处的怒江大桥,沿怒江西岸北上,临近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六库镇,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便在眼前,这是怒江州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点,上万搬[详细]
  首都博物馆近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首博精彩丰富的文化活动。  1月17日,“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在首博开幕。展览围绕1420年明代迁都北京这一重[详细]
  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拥有4亿多读者的庞大文化领域,并与诸多文化产业联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彰显蓬勃生命力。本版邀请网络文学研究者、从业者和创[详细]
  国家大剧院横跨整年的国际钢琴系列即将再次开启,79岁高龄的钢琴家殷承宗将在今日上演该系列的首场独奏音乐会。  即将步入第十个年头的国际钢琴系列,15位世界级钢琴[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