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温州,何以为“学”?

时间:2023-07-12 09:40:44 来源:温州日报

  巍巍华夏文明之河,海涵众多江流,如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湖湘文化等川泽光华相映、蔚为大观。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实施,近年来,在省域文化层次之下,像温州这样极具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目光。

  但凡是接触过温州的人,大抵都不会否认这是一座具有独特品格与魅力的城市。

  它是依山拓海发展变迁的典型代表,也是永嘉学派事功思想涵养成就的手工商贸重镇,还是“南戏故里”“中国山水诗发祥地”“百工之乡”“数学家的摇篮”。改革开放时期,它所创造的“温州模式”,更为我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探明了方向。

  这个偏居一隅的城市,何以成就诸多美名与创举,实在有太多谜团未解。

  以温州的人文历史、当代发展以及温州人,作为研究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科,称作“温州学”。这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自2002年温州市委提出研究温州学,才仅有20来个年头。那么,温州,到底何以为学?

  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涵养一方文化。

  《山海经·海内南经》云:“瓯居海中”。温州古称“瓯”,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孟浩然诗句“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表明诗人眼中的温州,是个充满着边地风情与海洋气息的地方。

  诚然,温州境内诗意栖居,雁荡山、楠溪江等山水灵秀。公元422年,谢灵运莅临温州,发现了这片山水中涌动的诗意,成就了自己“山水诗鼻祖”的地位,也使温州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

  虽然位于浙南一隅,温州却汇聚南北文化的精华。原因是历史上接连不断的人口迁移,使北方的吴越文化和南边的闽粤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交汇融合。尤其宋室南迁后带来的“文明南迁”,点亮温州文化高光,其标志是在文学、艺术、思想等各领域均出现了代表性人物,如文学方面的永嘉四灵、高则诚,思想方面的陈傅良、叶适,艺术方面的黄公望等等,星河璀璨,熠熠生辉。

  另一方面,“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对温州地形的真实写照,写出了自然风光的优渥,却也意味着生存的艰难。

  史书载:“温居涂泥之卤,土薄难植,民勤于力而以力胜。”人多地少,“农本”社会无法满足生存之需,鞭策温州人另谋出路。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摒弃重农轻商的儒学观念,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涵养出一代代商业人才,也成就了温州“善贾”的传统。

  生存资源的匮乏,也迫使一代又一代温州人去到温州以外的地方争取生存资源。

  得地理区位之便,温州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贸易城市,刚刚入围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州又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沿海文化孕育了温州人开放敢闯的精神,今天约有68万海外华侨、华人在131个国家和地区创新创业,在外地投资经商的温州人达220万之众。

  吃苦耐劳的山地文化、敢于冒险的海洋文化、善于团结的移民文化、勤劳务实的重商文化,这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特色,构成了今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州,且仍在直接影响着温州的发展。

  二

  温州学,研究什么?

  “温州商人是不是靠推销油纸伞起家的?”“温州人口增长与番薯的引种有何关系?”“温州人对中华文明有何贡献?”……有关温州与温州文化的历史谜题有很多很多。

  温州学的任务,是要通过研究温州文化,研究温州人和温州人精神,揭示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作为一个跨科目的综合性学科,温州学打破了区域的阻隔,吸引了从本地到全国乃至欧美日韩,近千名专家学者投身于此。近20年来,随着温州学研究的深入,又涌现出许多新的收获。

  诸如研究中发现:中国第一份纯学术期刊是由温州人主编;第一部中国教育史与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外国教育史专着,均由温州人写就;宋元温州人的医学、佛学着作,大量由日本、韩国刊刻,其中《察病指南》是中国最早的脉图,元代《助语辞》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古代汉语虚词的着作;日本最早的活字印本是温州人的着作;古代日本人做诗的入门书也是温州人的着作……温州的文化创造,在研究中不断呈现。

  众多课题中,如永嘉学派、南戏、温州经济模式等思想史、文学史、经济学的重要课题,成为温州学研究的重点,取得不俗成果。永嘉学派研究系列与《温州大典》等相继列入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

  这20年间,大批有关温州的文献陆续回归家乡,增进了温州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诸多研究温州人专着的出版,为外界看温州开辟了通道;各种温州与温州人研究相关着作陆续出版,按照今、古、人、文四大板块统计,共有700多部,各类期刊发表的温州学研究相关论文数以万计。

  这些温州学研究理论成果不断涌现,激励温州人在续写创新史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创立温州学,就是要整合资源,变分散为整体,变零碎为系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温州,独特却不是独立的存在。温州文化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色彩,作为浙江文化的一部分,早已融入华夏文明的主流。

  温州学20年研究成果花开一路,为“浙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学术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温州的实践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温州模式”是温州人精神的精髓所在。回望历史,我们发现,正是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所主张的“利,义之和”“义,利之本”的义利观思想,为温州创造“温州模式”带来了源头活水。

  放眼浙江,学界以“求实、批判、兼容、创新”八个字来概括“浙学”的基本精神。而叶适作为最能代表浙学精神的思想家之一,其既讲道义又敢言功利的思想,也是浙江人文精神的宝贵资源,并为当代浙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当代温州精神、浙江精神都是温州、浙江传统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因此,今天我们要从温州文化中找基因、去实践中创新意,总结和发扬温州精神,为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温州学研究,意义不仅在温州。

  放大温州学研究的价值,要求我们立足温州、放眼世界,跳出温州看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智奎在深化温州学主题研究研讨会上讲,开展温州学研究要有系统观念,更要充分认识温州精神以及温州模式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力,把它当成一项事业做大、做实、做强。

  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最基础的根脉。

  今天,我们研究温州学,揭示传统文化与现实发展的内在关系,也是为精华文化赋能现实发展探索更好的途径。

相关阅读

  着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将携2022版舞剧《孔雀》再次来到温州。作为温州高新文化广场开业首演大戏,该剧将于8月24日-26日,在温州高新文化广场连演4场。  孔雀,是舞蹈艺[详细]
  巍巍华夏文明之河,海涵众多江流,如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湖湘文化等川泽光华相映、蔚为大观。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实施,近年来,在省域文化层次之下,像温[详细]
  位于龙湾中心区的温州高新文化广场将于8月正式开业,首演季十余场高品质演出剧目定于7月6日10:18正式开票。其中,开幕大戏为8月24日、25日上演的2022版舞剧《孔雀》,[详细]
  每到暑假的夜晚,府东路上的“大风琴”,会为孩子点亮。如同艺术的灯塔,照亮此地。7月1日,一年一度的温州大剧院“艺术之门”如约开启。孩子又能[详细]
  网聚正能量 护航亚运会。6月30日,2023年瓯海区网络文化节启动仪式在南白象街道谢灵运纪念馆举行。来自互联网传播协会会员、温州大学学生代表、网络大V、自媒体代表等数[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