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稻菜兼收,怎样实现?国家级农业“大咖”给苍南农户支招

时间:2023-04-06 16:40:54 来源:温州日报

  “稻菜轮作”模式,在不减少蔬菜生产的前提下,多种植一茬水稻,实现一地多收,这既可以提高土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又可以通过水旱更替改善土壤质量,是稻菜共同增产增效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但是,不少苍南农户在种植多年后却发现,这个模式在苍南仍有不小的优化空间。

  苍南番茄种植大户朱直勇透露,这两年“稻菜轮作”以来,他多种的一茬水稻,由于原先的番茄大棚无法开展大型机械化作业,种植成本翻倍,在享受轮作补贴的前提下仅实现收支平衡;并且,由于轮作间隔时间不长,旱地的土壤细菌来不及消杀,尽管对水田无碍,但又不能被水田完全闷死,不利于番茄种植。

  在苍南现有的产业基础、土壤性质等前提下,怎样才能实现“稻菜轮作”理论中的稻菜兼收?

  日前,2023年苍南设施番茄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专家学者,走进田间地头“问诊”,分享稻菜轮作“良方”。

  关于病害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丽红认为,原因可能是苍南土壤pH值偏低,以及水田土壤粘度过大、透气性小等。她提出,水稻稻壳、秸秆等是非常好的改土材料,有利于提高土壤pH值、透气性和有机质,可以采取“秸秆还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中国科协病虫害灾情预测与防治专家组专家李宝聚也提出了解决方案:有种微生物菌专门用于除灭旱地土壤病害,成本为每亩300元。经过给药的土壤,第二天就能种植番茄,不会耽误番茄定植。

  有了方案,朱直勇也有了期待。李宝聚对他承诺,下半年会向他提供一些微生物菌药剂。朱直勇告诉记者,水稻种植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中旬;番茄则在10月开始定植,在5月前采摘完毕。这意味着轮作准备时间约半个多月。这期间,他们需要完成清理、翻土、种植等,来不及处理土壤病害。“如果这个药有效,将进一步提振农户参与稻菜轮作的信心。”

  另一位番茄种植大户施成论,有10余年的稻菜轮作经验,也面临着类似问题。“秸秆还田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问题,但如何还田还需要专家进一步支招。”施成论还提到,经济效益也会影响目前农户稻菜轮作的积极性:如果要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必须要提高机械化率,那就要求设施大棚方便机械出入;而大棚改良又意味着成本翻倍,普通农户暂时还不能接受。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成员宋卫堂回应称,当前国内针对农艺、农机与设施的融合发展研究主要聚焦设施蔬菜领域,尚未考虑“稻菜轮作”模式。不过还是有一些设备技术可以应用于该模式的土壤作业等环节,尽管成本不低,但可以考虑由社会化专业组织统一采购以供区域农户使用。宋卫堂话音一落,施成论当即提出会后联系探讨方案可行性。

  苍南被誉为“浙江的番茄王国”,现有设施番茄种植面积3.52万亩。此次研讨会由苍南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与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温州试验站联合主办,是苍南县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聚才引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尽管会议结束了,但与会专家已与当地农户建立起联系,或许将为苍南守好“米袋子”“菜篮子”提供更多“金点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近日,安沙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开展爱心助农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19家爱心企业共采购湘西花垣县大米11300斤,采购金额3.95万元,用消费帮扶的方式[详细]
  9月7日晚,2025年湘超联赛揭幕战——长沙对阵娄底的焦点对决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激情上演。湖南省长沙县商务局以赛为媒,联动多个消费场景,在星沙城区精心设[详细]
  为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经验互鉴,助力商会拓展合作渠道,春华镇政府大力支持商会间开展交流活动。9月8日,在春华商会轮值会长龙文武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班子成员一行[详细]
  “安全不是口号,是写在纸上的承诺、扛在肩上的责任。”日前,走进长沙丰正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入口处一块“安全责任公示栏”格外醒目,上面[详细]
  近日,长沙县星沙街道统筹辖区资源,组织仙塘岭社区、望圣桥社区等多个社区联合辖区警务室、幼儿园等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第一课”教育活动,为辖区儿[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