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国产AI“伏羲”去联合国“秀场”了,升级后可预测45天的天气。

时间:2023-12-13 11:09:55 来源: 中国青年

  还记得今年复旦大学举办的户外秋季开学典礼吗?当时,精准预测天气的“伏羲”出名了,它说“今天上海不下雨”,使得复旦大学迎来20年来的首次户外开学。

  日前,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升级款的“伏羲”已于日前亮相在迪拜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下文简称:COP28)上。这一次,升级款“伏羲”挑战“气候预测的沙漠”。这是行业内首个次季节大模型亮相。

  复旦大学漆远教授在COP28上介绍升级版伏羲的性能。本文图片均由复旦大学提供

  次季节气候预报是气象科学领域的“沙漠”,一直没有很有力的科学手段涉足。由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联手打造的“伏羲”次季节大模型,在技术难题上实现大突破,将对气候变化风险应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浩清教授”漆远在COP28中国馆《气候变化风险应对:技术创新与金融支持》论坛上介绍了“伏羲”次季节大模型。

  全球当前主流的AI气象预测模型主要集中于0-15天的中短期天气预测。针对中短期天气预测,此前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打造出了“伏羲”中短期大模型,预报精度超过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结果,并达到集合预报的水平,预报速度由小时级提升到10秒内,实现千倍加速。

  图为天气预报和次季节预测的区别示意。

  此次迪拜亮相的“伏羲”升级版大模型,将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伏羲”次季节大模型预测时间范围比典型的中短期天气预测大模型更长,达到45天的预测周期。

  相对15天的中短期预报,次季节预测有大很多的不确定性。“伏羲”大模型创造性地把表达不确定性的随机采样引入Transformer架构中,从而实现foundation模型的集合预报,大规模提升预测精度,能生成与国际最权威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基于数值模式的S2S预测相媲美的结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伏羲”次季节大模型显着增强了预测马登-朱利安振荡(MJO)的能力,将预测MJO的时间从30天延长到了36天,这一结果超过公认权威的ECMWF S2S的预测能力。

  MJO是一种大气现象,其特征是在赤道附近云层和降雨的准周期性向东传播,通常每30到90天重现一次。准确预测MJO对于农业规划、灾害预警以及长期气候研究非常重要。MJO的准确预测对于农业、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的灾害预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为伏羲预测的MJO准确性示意。

  漆远表示,各国都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技术创新路径来应对全球气候风险。AI在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领域有诸多想象空间。它不仅能够改变气候科学的基础研究范式,突破气候复杂系统模式预测的局限性,在更精细的空间尺度、更长周期的时间尺度上实现对气候风险的精准刻画;而且在产业经济领域中有着一系列深化应用的方向,可以降低在低碳转型中面临的各类资产价值风险、市场波动风险和能源系统风险等。“伏羲”次季节大模型通过在强高温/强降温/强降水等主要天气过程的次季节预测,实现传统技术手段无法达到的高精度。

  据悉,随着“伏羲”次季节大模型领先的AI能力不断迭代发展,将在更多气候风险挑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赋能可再生能源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农业粮食安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转型方面做出贡献,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关阅读

  在科学探索领域,“十年磨一剑”的故事在我国并不少见。  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青科协”)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详细]
  还记得今年复旦大学举办的户外秋季开学典礼吗?当时,精准预测天气的“伏羲”出名了,它说“今天上海不下雨”,使得复旦大学迎来20年来的首次户外[详细]
  还记得今年复旦大学举办的户外秋季开学典礼吗?当时,精准预测天气的“伏羲”出名了,它说“今天上海不下雨”,使得复旦大学迎来20年来的首次户外[详细]
  “居然有这么好吃的苹果!”这是陕西省洛川县聚丰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文庆第一次邂逅“秦脆”时,发出的感叹。  那是2019年,赵文庆到西北农[详细]
  眼下,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风尚。  参观热背后,折射出博物馆行业发展、公众认同度提升的良好态势。“中国博物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展览陈列水平不断提高,吸[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