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福州第一张新能源汽车号牌发放至今,福州已发出近10万张新能源车号牌。在福州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作为配套的充电桩(站)也越建越多。
充电桩行业已成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有望形成万亿元级别市场规模。但在充电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烦恼——桩企一边亏损一边不断“圈地”,早期建设的不少充电站处于闲置状态,充电市场价格战不断……面对困局,如何突围备受业界关注,车主又该如何拨开迷雾,选择更好的充电服务,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问题:充电桩扩张加速,用地紧缺
破解之道:龙头企业携手地方国企稳步建站
“从五六年前每天到处找桩,到现在随地充,电车充电越来越方便了,城区到处都是充电站。”滴滴快车司机潘庆云说。
记者走访看到,作为福州进出城交通要道的三叉街周边加油站众多,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中石化加油站2座、华润燃气和闽海加油站各1座,但同样范围内的公共充电站有13座,比加油站多得多。其中,规模最大的南台大道汽车充电站有40个充电车位。
据高德地图的不完全统计,福州城区目前有汽车充电站400余座,闽清、永泰、连江、罗源等县的一些乡镇也建有汽车充电站。
在这背后,有一批企业在福州汽车充电赛道上接连抢占风口:如国家电网、中国铁塔、特来电、星星充电、小桔充电、开迈斯、特斯拉、小鹏汽车、壳牌充电、新电途、快电、万马爱充、万城万充、驴充充等。
与火热的市场相对应,是用地的困境。
“与加油站特许经营不同,充电站准入门槛低,在市场化推进中,不同品牌都在加快‘圈地’。”福州一家大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运维服务商分析称,一些小企业与停车场合作,能在部分车位安装充电桩,但龙头企业则希望有一块大场地单独建设运营,因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建站难度不小。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