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给病床上的爷爷看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杭州女孩走了

时间:2023-02-21 13:15:20 来源:都市快报

  曾因染了粉色头发遭遇大量网络暴力

  95后的小郑是杭州女孩,2月19日傍晚,记者给她微信留言,“你好……”可是她再也看不到,也不会回应了。

  2月19日下午,小郑(网名“鸡蛋姬”)的好友通过社交媒体透露,“因为网暴,我的朋友小郑@鸡蛋姬的生命永远地停在了2023年1月23日。”

  去年七月,这个女孩把自己的遭遇向记者讲过,记者和她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

  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一路奋斗成功逆袭,被保送到某985名校成为一名研究生,还曾是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但仅仅一天,她持续多年的努力坍塌了。一夜之间,她在网络上突然多了许多个“身份”: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大量的污言秽语出现在网络留言里,只因她染了粉红色的头发。

  小郑最后一条朋友圈,是2022年11月27日晚上九点,在杭州一家医院里。

  “他们都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善良、纯粹、美好。”不论是对声援自己的陌生网友,还是帮自己铺床的热心护士姐姐,她都满怀感恩。

  住院第一天是11月24日,在爸爸的陪护下,她来到医院治疗。她说,“抗抑住院第一天,笑容一定会回来。”然后搂着一个毛茸茸的大公仔睡着了。

  但24岁的小郑最终没有回来。

  因染粉色头发遭遇网络暴力

  曾留过大量证据准备反抗

  2022年7月,小郑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自己从一个差点去了职高的美术生,一路奋斗成功逆袭,被保送到某985名校成为一名研究生。她特意赶到医院,同病床上的爷爷分享这个喜讯,并把这段经历发到网上。

  她告诉记者,“对我来说,这是人生一个很重大的关键节点吧,我想用来存作纪念。”

  “我生命中有这样一个小老头:好像他一直都是个老人,从我出生到现在,一直这么老。在我印象里,他一直很健康,病和药这两个字,离他很遥远。爸爸不给买的东西,在他那里都会得手。我六个月大就没了母亲,他天天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他爱多管闲事、婆婆妈妈,什么都要管,完全替代了母亲这个角色。”

  “我虽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但是爷爷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以及如何爱一个人。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会无条件爱我的人,也是我从小到大唯一的精神支柱。我考研的动力之一,就是能让爷爷亲眼看到我上研究生,并以我为骄傲。”

  “上大学之后,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他,梦见他,醒来之后,泪水浸湿了枕头。我总和朋友说他身体很好,没问题会活到一百多,可病魔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近他。我知道时间会把我生命中的人一个一个带走,可是时间,拜托你不要走这么快好不好……”

  可仅仅一天后,这个女孩持续多年的努力就坍塌了。她告诉记者,“我那天毫不夸张,徒步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走27公里,然后是在晚上,我打开手机,发现我的小红书突然爆了非常多的点击量、关注量。”

  小郑发在网上的照片和证书被某些教育机构盗用,编造了“专升本”的故事,拿去做招生广告。还有不少人对她那头粉红色长发大加指责谩骂,有人留言“你爷爷知道你这样肯定不能瞑目……”,甚至有人攻击她生病的爷爷,造谣称“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还娶了一个小女生”。

  小郑又气又怕,删掉了个人账号中能看出个人信息的标签,隐藏了那条视频,以及多个证书的照片。

  她决定反击这些谣言和网暴。7月18日,她去西湖公证处,提交了15张微博截屏照片、165张百家号截屏照片以及1份刻录的抖音视频光盘加以公证,留作证据,公证处工作人员最后合成了两份证据材料。这次公证花费4000元,这些钱是她带了好多节课才挣到的,希望“至少可以把公证费赔偿给我”。

  在记者建议下,小郑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上进行了举报。

  尽管采取了大量维权措施,但网暴和捕风捉影并没有停息,网暴上升到殃及家人的地步,这几乎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天还是没能睡着,入睡失败了……网暴从未停止,恶意不是来自一方,而是来自四面八方……”

  2022年7月26日,固定好证据后,小郑晒出律师声明,对部分网络用户提起诉讼。她希望侵权者删帖、道歉、赔偿。

  2022年9月9日,她说,“法庭已受理,今年10-11月开庭。”

  小郑患上了抑郁症。她积极治疗,很多网友也送上鼓励和祝福,希望她尽快走出来。但她最后还是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在微信朋友圈,她写下一段话,“任何人都不应该被色彩所定义。有生之年我一定会把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人生和发色都体验一遍……”

  很多网友留言悼念

  愿她安好,也愿世间再无网络暴力……

  两天来,小郑离世的消息再次引爆网络。除了谴责网暴造谣者,网友们还在怀念祭奠她。

  有网友披露:一个名叫“××土匪”的账号,长期活动在小红书、微博、知乎里,频繁对小郑展开言语攻击。

  一名网友告诉记者,“大家扒出了这个人的资料,是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我还向这家银行进行了举报。客服回复我,这个事会有专人处理,有结果会回复我。”

  有网友说,“当时看到的帖子都是她努力维权、继续认真生活的样子。直到今天才看到,原来她之后一直受到抑郁症困扰,已经离去。”

  “更加深有感触的是她的优秀!明天就是考研出分的日子,之前看她主页的时候得知她从浙师大保研到华师大。作为一个同样参与过师范类保研的人,深知能够进入华师大夏令营已经是十分优秀的了,最后还是专业第一,可想而知三年的心血。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姐姐,却被网暴……”

  “因网暴而罹患抑郁症的案例太多了:那些镜头前笑着向我们分享快乐的网红、那些荧幕前意气风发的明星、那些被流量从幕后推到台前的普通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流量成就人,也毁灭人。愿她安好,也愿世间再无网络暴力……”

  如果说网络暴力行为是淹没理性、蚕食公序的洪水勐兽,那么网络平台理应成为一道守护精神家园的坚固堤坝。在今天,随着互联网触角的延伸,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保障网络内容安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表达有边界,流量有底线。企业做得越大、平台越活跃,相应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就越大。需要看到,一些社交平台、门户网站在防范网络暴力行为方面,还存在责任认识不充分、角色定位不准确、履职尽责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管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导致违法和不良信息禁而不绝。

  ——人民网评论

  匿名不能成为网暴者保护伞,治理网暴平台不能缺位

  实施网络暴力,只需一个闪念,动动手指,但追究实施网暴者的责任,消除谣言、恶评的影响,却需要维权者花费无数的时间精力,并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结果还未必能成功。

  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网站平台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依法从严处置处罚等。在治理网暴的问题上,平台不能“马后炮”,更不能缺位。

  ——北京日报

  人们常常低估了一句恶言的伤害,并以“无心的”“开玩笑”等理由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是,当一个个悲剧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任何理由都无法成为开脱的借口。与网络相连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和礼仪,难道在互联网上就不需要遵守了吗?——澎湃新闻

  针对那些典型的、已经形成了一定舆论规模的网暴事件,或许我们应该尽快走出“当事人是否诉诸法律”的被动模式,开辟公益的或者属于公共责任的维权通道,主动为受害者提供帮扶力量,通过强有力的司法主动,对网暴形成强大的法律震慑。郑灵华努力过,但没能熬过。接下来,我们也该努力了,不能轻易放过那些“刽子手”。不为别的,就为避免我们每个人成为下一个郑灵华。——红星新闻

相关阅读

  今年首批“温心守护”行动的受益者——4名壤塘患者来温已有一周多时间,这一周他们渐渐适应了新环境,缓解了初来异乡的紧张和不安。除了心理上地慢[详细]
  曾因染了粉色头发遭遇大量网络暴力  95后的小郑是杭州女孩,2月19日傍晚,记者给她微信留言,“你好……”可是她再也看不到,也不会回应了。 [详细]
  看到有游客落水,正在事发现场的温医大附二院医生樊晓驰毫不犹豫跳入湖中,和热心群众合力把落水者拉回岸边,随即用海姆立克法施救。这一幕发生在2月18日的西湖边。  [详细]
  2月15日,炎陵县人民法院水口法庭通过网络平台,在2日内就高效调解审结了一起双方当事人都在国外的离婚纠纷案件。  原告齐某与被告李某都是中国公民,早年在国内办理[详细]
  “2月8日救助我母亲的奔驰车司机,谢谢您!”前日,家住芦淞区的黄女士拨打晚报热线28829110称,8日早上她母亲因脑梗摔倒在路旁,一名热心司机立即停车伸出援[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