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河南

河南商城:“旅游+”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时间:2023-11-17 10:37:39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秋末冬初,商城斑斓。走进伏山乡里罗城村,乌桕叶绚丽醉人,伴着晚熟的水稻,田园美景入画来。游客置身其中,宛如画中游,不禁感叹“风景这边独好”!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是老区、山区、库区、国家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商城立足“红”“绿”资源优势,坚持文旅文创融合,加快全域旅游发展。

  商城山水如画、乡情如诗。行走商城,既能体味“小而美”的烟火气,也能感受“高大上”的新活力。

  近三年来,商城旅游持续“出圈”,全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约19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3.2亿元,带动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西正街旧貌换新颜。罗玉兰摄

  老街新貌引客来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从商城县唱响全国的经典革命歌曲。这首歌的创作者王霁初的故居,就在县城北街社区罗巷口。

  罗巷有着百年历史。和许多老旧街巷一样,这里的“脏乱差”曾是“老大难”。如今罗巷,推门见绿,出门见景。

  沿巷而行,写满商城土话的“乡音墙”、富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居民自己绘制的彩绘图……让兼具文化味、烟火味和人情味的罗巷,成为新晋打卡点。

  像这种背街小巷,商城县共有476个。去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群众唿声,把背街小巷改造列为“十大民居实事”,对巷道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着力打造成“江淮烟雨巷,网红打卡地”。

  穿过赤城路,进入北大街,一处进士馆,浓缩着“大别山下状元县”崇文重教的历史。这里讲述着明清两代102位进士对商城文化传承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商城文风滋润中的名人名事。

  商城人好学重教的文化基因被代代传承,成为商城县千百年来积累的品格底色。赤道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茂付介绍,将利用举办国学讲坛、书画传习等研学活动,让进士馆成为居民学习阅读的好去处。

  商城老街区提升改造有四个定位:一是把老街区改造成历史文化街区;二是把老字号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改造后的街区展现、活化、再利用;三是把老街区改造成年轻人创业就业的新空间;四是通过线下旅游带动线上销售,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场景变现。

  华灯初上,街道两边各种特色小百货、小吃店,热闹起来。小巷尽头,浓浓的“烟火气”,吸引大批“吃货”,谈笑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古老巷道焕发新生机,在留住过去几代人时光记忆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这里。

俯瞰金寨村。洪晓燕摄

  和美乡村“动”起来

  驱车从县城出发,沿着220国道行驶大约半小时,便抵达灌河上游的双椿铺镇金寨村。进村豁然开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新颖别致的农家庭院,干净整洁的通村道路,美丽乡村尽收眼底。

  “俺村不比县城差吧!”村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过去可不是这样。”现在环境好了,新建了广场、停车场、景观塘、高标准公厕、村史馆等。

  既要有“面子”,更要重“里子”。金寨村还打造家风家训长廊,征集300多条优秀家规家训、治家格言,在沿线路灯上悬挂家风家训,同时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墙,让好家风家训吹进千家万户。

  乡村振兴,根在文化。走进河凤桥乡田湾村农耕博物馆,熏黑的煤油灯、农家牛犁耙、样式精美的淮绣……一件件承载着农耕文化的老物件映入眼帘。

  田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太新介绍,小小农耕博物馆展示了乡土文化、民俗风情,让群众对美好家园有归属感。“我们要留住乡愁乡情,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宜居!”

  田湾村的“幸福密码”是啥?张太新给出了答案:以社区为中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探索“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融合发展。田湾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全国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近年来,商城县坚持发展一批旅游重点乡镇、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全县现有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个。

  与此同时,商城县交旅融合初见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2565公里,乡镇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串”起了乡村旅游新图景。

各地学生走进郭窑小镇研学。刘巧娟摄

  “旅游+”激活新动能

  “听说这里很好玩,俺专门带孩子来了,体验一下陶艺,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近来,每逢周末,郭窑研学体验馆都人气爆棚。

  郭窑村有着700多年悠久的制陶历史,鼎盛时期村里有16条龙窑,陶瓷产品近百种,远销大江南北。随着时代的发展,郭窑村制陶业慢慢衰落。

  如何让没落的村子浴火重生?郭窑村逐渐摸索出了路子:按照“投融建运”一体化建设模式,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研教展”于一体的郭窑小镇。

  郭窑村“蝶变”焕新彩,成为商城县“网红打卡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1月份至今,郭窑村累计接待旅客近40万人次、研学4000余人次,创收510多万元,还带动了28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无独有偶,河凤桥乡借助观音山周边的旅游资源,打造了茶旅融合示范区。秉持“茶园变公园、田园变游园、村庄变景点”的发展思路,拓展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

  现在,河凤桥乡“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摘绿色果、游农家乐”的“享慢游”特色旅游新业态初步形成,带动周边立新、姚堰等7个村56个村民组群众增收致富。

  不止于此。近年来,商城县实施“旅游+”“+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业态融合创新发展。“康旅融合”打造了茗阳温泉,“红旅融合”打造红色小镇,“林旅融合”打造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体旅融合”打造了西河漂流等项目。

  此外,围绕“食养商城”,擦亮了“中国炖菜之乡”金字招牌。目前国内建有商城炖菜品牌店500余家,全县超10万人从事商城炖菜相关产业,商城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商城目标明确。“我们的想法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快进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交通网,进一步完善特色鲜明的文创产业链,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交旅文创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商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吴炳辉表示,到203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康养旅居目的地,建设国内领先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示范区,让旅游产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昨日,记者从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获悉,11月份,多场展会将轮番登台,覆盖农业、教育、糖酒食品等领域,这些博览会通过搭建合作平台、畅通资源对接渠道,将为郑州经济发展[详细]
  位于郑州市经北二路50号一楼的河南零工市场正式启用,9月20日上午,这里将举行首场零工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3500多个岗位。  记者昨日从市人社[详细]
  汛期将至,安全先行。为检验防汛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防汛队伍实战水平,进一步磨合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全面提高全镇防汛抢险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广大群[详细]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防风防汛抗洪应急反应能力,涉村镇2025年防汛、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在浅井村村委举行,机关干部、镇直部门、各村支部书记和防汛副职共计150余人参与本[详细]
河南省公安厅12日消息,近期以来,该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传谣人员,严厉打击了一批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团伙。 据通报,[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