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经济发展网—关注中部经济,聚焦中部发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河南

跨越山海搭建“连心桥”

时间:2023-12-22 10:56:10 来源:人民网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祖国亲人,足迹遍布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有这样一支队伍,3万余人次60年赓续接力,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他们就是救死扶伤、在国际社会广受赞誉的中国援外医疗队。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跨越山海,全力以赴为当地患者提供医疗援助。他们以医者仁心,在异国他乡温暖人心,架起了促进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

  追随父亲的足迹

  在埃塞俄比亚季马市郊外的一个小山村,一块墓地被打扫得十分干净,中国首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队长、心血管病专家梅庚年就长眠在这里。“白衣战士的楷模,中埃友谊的使者”,墓碑上的文字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

  1974年,梅庚年受命率领一支由13人组成的中国医疗队,远涉重洋,到达埃塞俄比亚卡法省省会季马市医院从事援外医疗工作。档案里一则记录可以管窥这支医疗队曾经的辛苦:7月25日,医疗队在季马以东90公里的索戈罗(义诊),一天下来,除去午饭时间,(医疗队)一刻也没休息,共接诊 313人次,人均78人次,为5个病人做了7项手术……援外期间,梅庚年带领队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也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被当地人称为“中国的白求恩”。

  1975年8月,埃塞俄比亚加木戈法省发生严重旱灾,梅庚年率医疗队奔赴灾区开展援助工作。在考察完灾区返回的途中,年仅51岁的梅庚年遭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永远留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奋斗过的土地。

  梅庚年牺牲后,当地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专门建造墓地并立碑纪念,数万名群众涌上街头,自发为他送行。

  “时至今日,每逢清明节,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及各批医疗队都去给我父亲扫墓,当地的一户人家(泽乌迪一家)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直在无偿为我父亲扫墓。”梅庚年之子、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梅学谦说,父亲的以身殉职使他有了坚定的念头——到埃塞俄比亚开展援外医疗工作,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作为医生,我想为当地的群众服务。作为儿子,我也想到埃塞俄比亚亲自为父亲扫墓,以尽我的孝心。”

  梅庚年离开23年后,梅学谦追随父亲的足迹,也踏上了援非之路。1998年至2000年,梅学谦加入中国第10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援外工作期间,他充分利用中国医疗队团队优势,在胸外科、食道癌、胃肠肿瘤等方面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受援医院技术空白,并帮助培养技术团队。

  数据显示,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已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提高了受援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次,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梅学谦看来,通过60年持续不断的援助,中国与非洲众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感情,深化了交流,增进了友谊。“年轻的医生们,希望你们走出国门,到广袤的非洲大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心智,贡献自己的力量!”梅学谦的寄语温暖而有力。

  “明星医生”的幸福时刻

  多米尼克,一个位于东加勒比海的岛国,距离中国约1.5万公里。在这里,有一位来自中国的“明星医生”,当地几乎一半居民都认识他,他就是中国第2、3、4批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德熙。

  2019年,吴德熙被选派为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员。12小时时差,地震、飓风频发,火山近在咫尺,这是吴德熙出发前已经听说的困难。到达位于多米尼克首都罗索的中多友谊医院后,他才发现,这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但卫生条件简陋,心内科医生更是“一医难求”。

  日常出诊、查房带教、开立医嘱、参与急诊会诊,吴德熙积极投入到心血管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去。2021年5月,吴德熙接到中多友谊医院的急诊电话,一名73岁患者心率低至22次/分,情况万分危急。查看患者后,吴德熙初步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但医院没有异丙肾上腺素,植入起搏器是唯一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在极其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吴德熙成功进行了当地首例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患者病情稳定。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吴德熙意识到,要真正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救治更多人,需要在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此,吴德熙把帮助培养医生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先后举办多场心血管专题讲座,在临床上悉心传授经验,帮助当地医生掌握新的技术、知识和理念。

  按照规定,在多米尼克援助的中国医疗队员每年都会轮换,但由于表现突出,当地盛情挽留,吴德熙一留就是3年。从2019年6月到2022年10月,一千多个日夜,吴德熙诊治患者超过5000人次。

  开展第一例动态心电图监测、第一例动态血压监测,制定当地首个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标准抢救流程……3年来,在国家和广东省的支持下,吴德熙开创了多项“多米尼克首例”。2021年5月,多米尼克首个心血管专科在中多友谊医院挂牌。多米尼克卫生部部长麦金太尔致辞表示:“今天我们见证了多米尼克卫生系统的一个里程碑。”今年7月7日,中多心血管影像学中心和远程医学中心在中多友谊医院启动。12天后,吴德熙和多米尼克医生在中多友谊医院开展了当地第一例心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

  吴德熙说,在这里推动当地医疗水平提升,本质上只因那份最纯粹的初心——他是一名医生,想要救更多的人。由于诊治过的患者众多,吴德熙在多米尼克出门买菜、散步时,常常遇到当地人热情地喊他“Doctor Wu”,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最受欢迎的人”

  没有加压输液器,就用自己的双手去加压输液;用自制腹带为术后患者保护腹部;为骨折患者自制牵引架——这是先后6次、近10年援卢旺达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李俊升的选择。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东部的东非高原。由于全境多山地和高原,地表起伏不平,素有“千丘之国”之称。2007年8月,李俊升参加中国援外医疗队被派驻卢旺达,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6次在中国援助卢旺达的马萨卡医院和基本戈医院工作。

  为何多次参加卢旺达援外医疗?李俊升说,卢旺达非常需要医生,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经常得不到及时治疗,他们能实实在在帮助当地患者解除病痛。

  揣着这份朴素的初心,在近10年的时间,李俊升和队友们扎根非洲,克服工作条件艰苦,气候环境、饮食等不适应,出门诊、查病房、值守24小时急诊、开展高难度手术,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

  因为缺乏临床微创医疗设备,李俊升和队员凭借过硬的技术,把刀口尽量开小一点;危重患者术后没有ICU护理,医生术后查房频率要高一些;有的患者术后因经济困难无法加强营养,中国医生就把自己的餐食送给他们……“刚开始,当地患者可能怀疑我们能否看好病,后来发现中国医疗队员能实实在在帮助他们,真心真意地为他们治病、解决病痛。”李俊升说,中国医疗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重和信任,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随着中国援助非洲医院和医疗点数量的不断增加,前来就诊的当地患者越来越多。以卢旺达基本戈医院为例,以前每年就诊的患者有一两万,现在能达到三四万。同时,援助医疗设备不断升级,大大方便了医生们在受援医院的工作。以前血液科只能做血尿便常规检测、疟原虫涂片检查等,现在可以进行血液生化、激素水平测定、疟原虫免疫反应测定等,原来的黑白超声也换成了彩色超声。此外,李俊升和队员们带教的学生不少已经成了科室骨干,他们把中国医生的管理理念、治疗理念贯穿在日常工作中,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援非近10年,李俊升累计诊治患者1.2万余人次,完成手术2500多人次,救治危重病患200人次。他说,作为一名中国医生,在异国他乡看到需要救治的病人,能竭尽所学帮助他们祛除病痛、挽救生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中部古经济发展网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昨日,记者从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获悉,11月份,多场展会将轮番登台,覆盖农业、教育、糖酒食品等领域,这些博览会通过搭建合作平台、畅通资源对接渠道,将为郑州经济发展[详细]
  位于郑州市经北二路50号一楼的河南零工市场正式启用,9月20日上午,这里将举行首场零工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求职者提供3500多个岗位。  记者昨日从市人社[详细]
  汛期将至,安全先行。为检验防汛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防汛队伍实战水平,进一步磨合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全面提高全镇防汛抢险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广大群[详细]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防风防汛抗洪应急反应能力,涉村镇2025年防汛、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在浅井村村委举行,机关干部、镇直部门、各村支部书记和防汛副职共计150余人参与本[详细]
河南省公安厅12日消息,近期以来,该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传谣人员,严厉打击了一批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团伙。 据通报,[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部经济发展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信息:津ICP备2022009749号-5

未经中部经济发展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