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一起求助电话从乐清雁荡山的深林处打来,牵动着大家的心。一名驴友独自在雁荡山深处徒步探险,天黑前却未能及时下来。身处峡谷的他没有手电筒、没有水,单靠自己已无法离开大山。
此后,乐清市龙西乡政府、仙溪派出所警方联合民间山岳救援队紧急开展一场5个小时的山林搜救,终于将迷路的男子安全找回。
“感恩,遇到困难时可以碰到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和一群最善良无私的人。”成功脱险后,驴友在朋友圈发文感谢,并不忘以自己经历为教训提醒大家,徒步需要谨慎。
大山深处传来求助
7月15日19时30分许,乐清市公安局仙溪派出所接到一起报警求助警情,“我在雁荡山里徒步,没有手电筒,已经迷失方向了,快要缺水昏厥了……”
辅警章君亮对附近山形地貌比较熟悉,立即通过电话联系上这名男子。“当时山里信号时有时无,和他通话断断续续。”章君亮回忆说。
“刚刚路过一处栈道,底下是玻璃,还在施工中……”根据驴友的介绍,章君亮想起景区内有一处正在修建玻璃栈道,处于高处信号较好,并且目标很好寻找。
“现在就安心等我们过来,哪里也别去,也别再用手机,避免没电。”章君亮提议让男子站在玻璃栈道处保持体力,就地等待救援。
接到这通来自大山深处的求助电话,仙溪副所长谢刚建立即联系龙西乡政府、村干部、山岳救援队等,临时组建了搜救队,一路在山下坐镇指挥,另一路计划上山寻人。
迷路驴友被安全找到
当晚20时许,搜救队在熟悉路况的村民带领下,朝着玻璃栈道方向进山寻人。
深山峡谷的黑夜,伸手不见五指,植被茂密山崖陡峭,再加上天气热,为搜救成员带来不少困难。沿途灌木杂草丛生,搜救成员只能徒手开路。
“这些山路很险,密密麻麻的灌木杂草下面就是悬崖,一个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率队寻人的山岳救援队大荆中队中队长章建会称,一路上很多地方都是大石头,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
夜里也只能用手电筒照明,可手电一打,还有飞蛾野虫扑上来。山中无风更加闷热,搜救成员个个满头大汗,他们上陡坡、过悬崖,脚步不停,厚重的唿吸声在夜空中格外清晰。
大家攀行至22时许,搜救成员终于到达迷路驴友发送过来的微信位置——玻璃栈道。由于玻璃栈道还未修缮完毕,搜救成员沿着玻璃栈道小心行走,接力唿喊驴友的名字。
很快,驴友微弱的声音从前方传来,搜救成员靠近迷路男子,只见他站在玻璃栈道上,背靠着栏杆,虽然意识清醒,但已严重缺水到虚脱。搜救成员立即送上果汁饮料,为其补充水分并仔细检查他的伤势。除了腿上有磕碰外,并无大碍。
“人找到了,安全。”男子获救的消息,立即传到山下指挥部里。黑夜中,原本坐立不安的人们,一晚上悬着的心这才彻底放下。简单补给后,搜救成员又合力将迷路男子安全送下山。
别让自己身陷险境
这名男子姓刘(化姓),20多岁,还是一名户外爱好者。
为什么大老远出现在这里?小刘说,他在网上刷到雁荡山的美景,并被“徒步雁荡四尖”所吸引。
眼见雁荡山是非常成熟的旅游景区,小刘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徒步雁荡四尖”的难度。没有做充分线路考察的情况下,他从杭州开车赶到雁荡山,上午8时从灵峰景区上山,冒险挑战“雁荡四尖”。
小刘有多冒险?他没有请熟悉地形的村民带路,而是选择独自上山,甚至只带了最简单的户外装备,连手电筒、充电宝都没准备。他原计划天黑前下山,可路线的困难程度超过了他的预期,临时贸然下山,结果天黑了还停留在峡谷。没有手电筒的照明下,他进退两难只得求助。
“幸好你的手机电量还能维持住,否则搜救工作更困难。”章君亮感叹,被找到时,刘先生手机电量早已亮起红灯。
近些年来,徒步旅行日益流行,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一些未开发的野外山区,常有户外驴友在此探险时遇险。像这样的深山救援行动,章君亮早已数不清参加了多少起。
“就算是户外爱好者,每一次出发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未开发的危险区域千万不要去,别让自己身陷险境。”虽然已安全下山,警方也对刘先生的冒险行为进行严厉批评,还给他布置了任务:“跟身边的朋友和户外运动多唿吁安全旅游的意识,以自己经历为教训,让大家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探险虽刺激,但生命只有一次,安全第一。”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